[0139] 优选地,所述镜筒的物侧内径d0s和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外径D3s满足:0.88≤d0s/D3s≤1.58。更优选地,所述镜筒的物侧内径d0s和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外径D3s满足:1.40
[0140] 需要注意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镜头中间隔元件的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根据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也可以包括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其它数量的间隔元件。
[0141] 下面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些具体的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实施例中OBJ表示光学镜头的物面,STO表示光阑的表面,S1表示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2表示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3表示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4表示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5表示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6表示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7表示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8表示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此外,以Aj表示第j阶非球面系数,j=4、6、8、10、12、14、16。
[0142] 实施例一
[0143]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以及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144]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145]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分别为凸面和凹面;该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该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凸面;该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该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该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该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分别为凹面和凸面。
[0146] 此外,表1示出了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47] 表1:实施例一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
[0148]
[0149]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材料包括折射率和阿贝数,例如表1中S1的材料1.538和55.64依次表示第一透镜E1的折射率为1.538,且阿贝数为55.64。
[0150]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透镜E1至该第四透镜E4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151]
[0152]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
[0153] 表2:实施例一的光学镜头的非球面系数表
[015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S1 ‑3.71E‑03 3.34E‑05 3.40E‑06 ‑8.70E‑08 ‑2.98E‑09 1.73E‑10 ‑2.41E‑12S2 8.99E‑03 ‑7.02E‑04 ‑5.73E‑05 3.00E‑05 ‑4.38E‑06 3.51E‑07 ‑1.24E‑08S3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4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0.00E+00
S5 ‑2.59E‑03 4.94E‑05 ‑1.92E‑04 1.33E‑05 ‑2.52E‑06 1.10E‑07 ‑7.42E‑08S6 ‑3.42E‑04 ‑2.25E‑04 3.45E‑05 ‑1.26E‑05 7.11E‑08 1.34E‑07 ‑2.06E‑08S7 2.70E‑03 ‑1.62E‑04 2.53E‑05 1.19E‑05 2.55E‑06 ‑4.35E‑07 1.33E‑08S8 7.90E‑03 1.88E‑04 ‑4.91E‑05 2.21E‑05 1.60E‑06 ‑3.14E‑07 ‑8.60E‑09[0155] 实施例二
[0156]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157]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158]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一相比,该实施例二的光学镜头具有相同的白物结构,即该实施例二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与表1相同,非球面系数表与表2相同。而该实施例二的光学镜头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光学镜头具有不同的黑物结构,即该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光学镜头中镜筒和间隔组件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尺寸数值不同。
[0159] 具体地,该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中各个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值分别如后文表10所示,多个黑物参数具体包括: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物侧内径d1s;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内径d1m;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物侧内径d2s;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内径d2m;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物侧外径D2s;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外径D2m;所述第三间隔元件P3的物侧内径d3s;所述第三间隔元件P3的物侧外径D3s;所述镜筒P0的物侧内径d0s;所述镜筒P0的像侧外径D0m;所述镜筒P0的物侧端面至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01;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最大厚度CP1;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12;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最大厚度CP2;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与所述第三间隔元件P3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23;所述第三间隔元件P3的最大厚度CP3;所述镜筒P0的最大高度L;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最大厚度CP1b;所述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的物侧内径d1cs;所述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的像侧外径D1cm;所述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的最大厚度CP1c;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最大厚度CP2b;所述第三间隔元件P3与所述第四间隔元件P4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34;所述第一透镜E1和所述第二透镜E2之间所有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之和∑CP1;所述第二透镜E2和所述第三透镜E3之间所有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之和∑CP2。可以理解的是,各参数在表10中所示数值的单位均为毫米(mm),以及,各参数在光学镜头的结构图中的示意如图1所示。
[0160] 实施例三
[0161]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162]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163]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一相比,该实施例三的光学镜头具有相同的白物结构,即该实施例三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与表1相同,非球面系数表与表2相同。而该实施例三的光学镜头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光学镜头具有不同的黑物结构,即该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光学镜头中镜筒和间隔组件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尺寸数值不同。具体地,该实施例三中各个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值分别如后文表10所示,多个黑物参数的具体描述同前文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64] 经过仿真测试: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中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如图5A所示,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程度;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中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如图5B所示,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程度和弧矢像面弯曲程度。根据图5A和图5B可知,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中光学镜头均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65] 实施例四
[0166] 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167]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168]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分别为凸面和凹面;该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该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凸面;该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该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该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该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分别为凹面和凸面。
[0169] 此外,表3示出了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70] 表3:实施例四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
[0171]
[0172]
[0173]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球面,而该第一透镜E1、第三透镜E3以及该第四透镜E4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以由上述实施例一中给出的非球面公式限定。下表4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四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及S5至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
[0174] 表4:实施例四的光学镜头的非球面系数表
[0175]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S1 ‑2.67E‑03 4.89E‑05 2.31E‑06 ‑1.03E‑07 ‑2.36E‑09 2.11E‑10 ‑3.57E‑12S2 9.53E‑03 ‑5.18E‑04 ‑7.60E‑05 3.13E‑05 ‑4.23E‑06 3.01E‑07 ‑9.25E‑09S5 ‑1.82E‑03 ‑2.22E‑04 ‑8.06E‑05 2.36E‑05 ‑6.29E‑06 2.74E‑08 3.68E‑08S6 8.94E‑04 3.93E‑05 1.03E‑04 ‑1.89E‑05 ‑1.78E‑06 6.72E‑08 4.07E‑08S7 2.34E‑03 ‑3.18E‑04 4.60E‑05 1.89E‑05 ‑5.06E‑07 ‑8.12E‑07 1.08E‑07S8 8.57E‑03 ‑1.26E‑04 ‑1.53E‑04 3.03E‑05 1.13E‑06 ‑5.14E‑07 2.06E‑08[0176] 实施例五
[0177]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178]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179]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四相比,该实施例五的光学镜头具有相同的白物结构,即该实施例五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与表3相同,非球面系数表与表4相同。而该实施例五的光学镜头与上述实施例四的光学镜头具有不同的黑物结构,即该实施例五与上述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光学镜头中镜筒和间隔组件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尺寸数值不同。具体地,该实施例五中各个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值分别如后文表10所示,多个黑物参数的具体描述同前文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80] 实施例六
[0181] 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182]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183]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四相比,该实施例六的光学镜头具有相同的白物结构,即该实施例六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与表3相同,非球面系数表与表4相同。而该实施例六的光学镜头与上述实施例四的光学镜头具有不同的黑物结构,即该实施例六与上述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光学镜头中镜筒和间隔组件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尺寸数值不同。具体地,该实施例六中各个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值分别如后文表10所示,多个黑物参数的具体描述同前文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84] 经过仿真测试:实施例四、实施例五以及实施例六中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如图9A所示,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程度;实施例四、实施例五以及实施例六中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如图9B所示,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程度和弧矢像面弯曲程度。根据图9A和图9B可知,实施例四、实施例五以及实施例六中光学镜头均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85] 实施例七
[0186] 如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187]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188]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分别为凸面和凹面;该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该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凸面;该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该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该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该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分别为凹面和凸面。
[0189] 此外,表5示出了实施例七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90] 表5:实施例七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
[0191]
[0192]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球面,而该第一透镜E1、第三透镜E3以及该第四透镜E4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以由上述实施例一中给出的非球面公式限定。下表6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七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及S5至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
[0193] 表6:实施例七的光学镜头的非球面系数表
[019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S1 ‑2.97E‑03 4.78E‑05 2.52E‑06 ‑1.03E‑07 ‑2.57E‑09 2.14E‑10 ‑3.44E‑12S2 8.72E‑03 ‑5.36E‑04 ‑7.11E‑05 3.17E‑05 ‑4.42E‑06 3.08E‑07 ‑8.74E‑09S5 ‑1.81E‑03 ‑1.72E‑04 ‑1.00E‑04 2.53E‑05 ‑4.71E‑06 ‑1.16E‑07 1.25E‑08S6 9.77E‑04 ‑7.46E‑06 1.04E‑04 ‑1.77E‑05 ‑2.61E‑06 5.18E‑08 2.75E‑08S7 2.53E‑03 ‑2.78E‑04 4.61E‑05 1.50E‑05 ‑1.24E‑06 ‑8.44E‑07 1.02E‑07S8 8.53E‑03 ‑1.27E‑04 ‑1.44E‑04 3.01E‑05 6.08E‑07 ‑5.40E‑07 2.86E‑08[0195] 实施例八
[0196] 如图1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197]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198]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七相比,该实施例八的光学镜头具有相同的白物结构,即该实施例八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与表5相同,非球面系数表与表6相同。而该实施例八的光学镜头与上述实施例七的光学镜头具有不同的黑物结构,即该实施例八与上述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光学镜头中镜筒和间隔组件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尺寸数值不同。具体地,该实施例八中各个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值分别如后文表10所示,多个黑物参数的具体描述同前文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99] 实施例九
[0200] 如图1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201]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202]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七相比,该实施例九的光学镜头具有相同的白物结构,即该实施例九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与表5相同,非球面系数表与表6相同。而该实施例九的光学镜头与上述实施例七的光学镜头具有不同的黑物结构,即该实施例九与上述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光学镜头中镜筒和间隔组件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尺寸数值不同。具体地,该实施例九中各个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值分别如后文表10所示,多个黑物参数的具体描述同前文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203] 经过仿真测试:实施例七、实施例八以及实施例九中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如图13A所示,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程度;实施例七、实施例八以及实施例九中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如图13B所示,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程度和弧矢像面弯曲程度。根据图13A和图13B可知,实施例七、实施例八以及实施例九中光学镜头均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04] 实施例十
[0205] 如图1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206]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207]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该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分别为凸面和凹面;该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该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凸面;该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该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该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该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分别为凹面和凸面。
[0208] 此外,表7示出了实施例十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209] 表7:实施例十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
[0210]
[0211] 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E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球面,而该第一透镜E1、第三透镜E3以及该第四透镜E4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以由上述实施例一中给出的非球面公式限定。下表8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十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及S5至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
[0212] 表8:实施例十的光学镜头的非球面系数表
[0213]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S1 ‑3.10E‑03 4.59E‑05 2.54E‑06 ‑9.69E‑08 ‑2.51E‑09 2.08E‑10 ‑3.55E‑12S2 8.19E‑03 ‑5.66E‑04 ‑6.86E‑05 3.13E‑05 ‑4.29E‑06 2.95E‑07 ‑8.79E‑09S5 ‑1.87E‑03 ‑2.02E‑04 ‑1.04E‑04 2.52E‑05 ‑4.58E‑06 3.61E‑08 ‑1.30E‑08S6 9.30E‑04 ‑2.01E‑05 1.08E‑04 ‑1.44E‑05 ‑2.98E‑06 ‑3.97E‑07 1.08E‑07S7 2.57E‑03 ‑2.38E‑04 5.69E‑05 1.31E‑05 ‑2.74E‑06 ‑9.39E‑07 1.75E‑07S8 8.15E‑03 ‑1.21E‑04 ‑1.57E‑04 2.80E‑05 1.53E‑06 ‑7.39E‑07 5.00E‑08[0214] 实施例十一
[0215] 如图1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216]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217]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十相比,该实施例十一的光学镜头具有相同的白物结构,即该实施例十一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与表7相同,非球面系数表与表8相同。而该实施例十一的光学镜头与上述实施例十的光学镜头具有不同的黑物结构,即该实施例十一与上述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光学镜头中镜筒和间隔组件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尺寸数值不同。具体地,该实施例十一中各个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值分别如后文表10所示,多个黑物参数的具体描述同前文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218] 实施例十二
[0219] 如图1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P0及容纳在所述镜筒P0之内的透镜组和间隔组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E3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E4;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P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E2的像侧面S4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P2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P3。
[0220] 在该实施例中,该间隔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P1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辅助间隔元件P1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次辅助间隔元件P1c、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P2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及置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辅助间隔元件P2b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次辅助间隔元件P2c。
[0221]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十相比,该实施例十二的光学镜头具有相同的白物结构,即该实施例十二的光学镜头的基本光学参数表与表7相同,非球面系数表与表8相同。而该实施例十二的光学镜头与上述实施例十的光学镜头具有不同的黑物结构,即该实施例十二与上述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光学镜头中镜筒和间隔组件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尺寸数值不同。具体地,该实施例十二中各个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值分别如后文表10所示,多个黑物参数的具体描述同前文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222] 经过仿真测试:实施例十、实施例十一以及实施例十二中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如图17A所示,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程度;实施例十、实施例十一以及实施例十二中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如图17B所示,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程度和弧矢像面弯曲程度。根据图17A和图17B可知,实施例十、实施例十一以及实施例十二中光学镜头均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23] 综上,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二中,光学镜头中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f1至f4,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圈系数Fno分别如下表9中所示。
[0224] 表9:光学镜头的系统光学参数表
[0225]
[0226]
[0227] 此外,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二中光学镜头的黑物结构参数,具体如表10所示。
[0228] 表10:光学镜头的黑物结构参数表
[0229]
[0230] 综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二中的光学镜头满足表11中所示的关系式,具体如表11所示。
[0231] 表11:光学镜头满足的关系式表
[0232]
[0233]
[0234]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其可以包括上述光学镜头和感光元件,该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以成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感光元件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0235]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配置有上述摄像模组和处理器,该摄像模组可通信地连接于该处理器,用于获取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输入该处理器以被处理。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诸如手机等安装有该摄像模组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0236]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237]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