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公开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的发展,摄像功能成为很多电子产品的必需功能,如具有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0003] 然而,随着用户对镜头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后焦较长的长焦镜头,普遍存在镜头较高和镜头凸出机身的问题,导致外观不美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期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并不一定严格按照实物比例绘制。
[0028]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 “第三”、 “第四”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或电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0029]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0030]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IMG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003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2]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0033]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长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4]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长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包括镜头组件、折返棱镜P1和补偿棱镜P2,镜头组件包括依序排列的多个透镜;折返棱镜P1包括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镜头组件射出的光线从第一工作面射入至折返棱镜P1,经第二工作面发生第一次反射至第一工作面,经第一工作面发生第二次反射至第三工作面,经第三工作面射出;补偿棱镜P2包括第四工作面和第五工作面;折返棱镜P1射出的光线从第四工作面射入至补偿棱镜P2,经第五工作面射出,以使零视场主光线垂直入射到成像芯片的成像面IMG,其中,成像芯片在镜头模组内部竖直设置。
[0035] 具体地,镜头组件接收物方光线,通过合理分配镜头组件的多个透镜的光焦度、间距和折射率,实现长焦成像。镜头组件射出的光线从第一工作面射入至折返棱镜P1,而折返棱镜P1可改变光线原有的直线方向,并且,光线经折返棱镜P1内部反射两次,即第二工作面发生的第一次反射和第一工作面发生的第二次反射,则镜头后焦光程可在折返棱镜P1内部折叠,使得光线从折返棱镜P1射出经过较小光程就可到达成像面IMG,相应缩短了镜头后焦长度。折返棱镜P1射出的光线从第四工作面射入至补偿棱镜P2,而补偿棱镜P2可将光线进行校正偏转,即光线在第四工作面射入和在第五工作面射出补偿棱镜P2时都将发生方向偏转,最终使零视场主光线垂直入射到成像芯片的成像面IMG,该成像芯片可在镜头模组内部竖直设置,若无补偿棱镜P2进行校正偏正,成像面IMG往往是倾斜设置,将不便于成像芯片在镜头模组内部的安装。此外,本实施例的棱镜设置仅对光线做两次反射,是因为若只一次反射,虽会改变光线的方向,但仍占用反射后方向的较长空间以用作镜头后焦光程,使得机身较大,若三次以上反射,需设置有三面以上的反射面,则棱镜结构较复杂且将占用较大尺寸的空间,使得机身较大。所以,本实施方式的长焦镜头,通过合理分配镜头组件各个透镜的光焦度、间距和折射率,以及折返棱镜P1对镜头后焦光程的折叠,以及补偿棱镜P2对光线的校正偏转,可用于提供一款大光圈、大靶面的长焦镜头,利用折返棱镜P1可降低长焦镜头的高度,利用补偿棱镜P2可使成像芯片竖直设置,方便成像芯片安装。
[0036]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补偿棱镜P2为楔形棱镜,第四工作面与第五工作面形成楔角。满足补偿棱镜P2为楔形棱镜,则第四工作面和第五工作面可以作为形成楔角的两个平面,结构简单且能实现光线偏转,使零视场主光线垂直入射到成像芯片的成像面IMG,便于成像芯片在镜头模组内部以竖直设置进行安装。
[0037]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折返棱镜P1为梯形棱镜。满足折返棱镜P1为楔形棱镜,则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可以作为该梯形棱镜的腰,该梯形棱镜上下底为平行关系,易于安装和固定。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该折返棱镜P1也可为其他形状的棱镜,例如可以为三角形棱镜。
[0038]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折返棱镜P1为等腰梯形棱镜。满足折返棱镜P1为等腰楔形棱镜,从而无需区别梯形棱镜的两个腰,便于安装。
[0039]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第二工作面可镀反射膜。从而,光线在经第二工作面反射时,可确保光线能完全被反射,降低光线在第二工作面进行第一次反射时被折射出折返棱镜P1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工作面也可镀反射膜,以确保光线能完全被反射,降低光线在第一工作面进行第二次反射时被折射出折返棱镜P1的风险。
[004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折返棱镜P1可设置有切角或圆角等。通过切角或圆角,可以缩减折返棱镜P1的平面长度,如第一工作面的横向长度,进而缩减折返棱镜P1的整体横向长度,从而,节省镜头模组的内部空间,有助于模组可靠性提高,减少杂散光。
[004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补偿棱镜P2的第四工作面与折返棱镜P1的第三工作面重合。即补偿棱镜P2和折返棱镜P1为面重合关系,两者可以胶合在一起,或者是分离的。
[004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补偿棱镜P2与折返棱镜P1构成一组合棱镜。如图1所示,不仅补偿棱镜P2的第四工作面与折返棱镜P1的第三工作面重合,而且补偿棱镜P2的第四工作面的长度还与折返棱镜P1的第三工作面的长度对应相等,从而,补偿棱镜P2可作为折返棱镜P1的第三工作面上的补偿元件,补偿棱镜P2与折返棱镜P1可构成一组合棱镜,可用于光线的偏移补偿,且便于安装。
[004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Ab5>40,Ab6>40,其中,折返棱镜P1的阿贝系数为Ab5,补偿棱镜P2的阿贝系数为Ab6。满足Ab5>40,Ab6>40,通过控制折返棱镜P1的阿贝系数Ab5的大小,以及补偿棱镜P2的阿贝系数Ab6的大小,可避免折返棱镜P1和补偿棱镜P2引入较大色差,使得长焦镜头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0044]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0.1
[004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M1<5.1mm,M2<5mm,0.5
[0046]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1
[0047]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25°≤α1≤45°,其中,折返棱镜P1的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的夹角为α1。满足25°≤α1≤45°,通过控制折返棱镜P1的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的夹角α1,利于保证折返棱镜P1有较小的厚度,进而利于镜头小型化。
[0048]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8°≤α2≤25°,其中,补偿棱镜P2的第四工作面与第五工作面的夹角为α2。满足8°≤α2≤25°,通过控制补偿棱镜P2的第四工作面与第五工作面的夹角α2,利于使补偿棱镜P2上下具备一定的光程差。
[0049]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以用于对光线进行汇聚。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以用于像差校正。通过多个透镜的凸面或凹面的组合,可将各种像差平衡,得到清晰的成像。
[0050] 在其中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1≤|f2/f1|≤2,其中,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满足1≤|f2/f1|≤2,通过控制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和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有利于像差校正,实现较高的解析力。
[0051] 在其中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0.1
[0052] 在其中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0.1<|f2/f’|<2,其中,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长焦镜头的焦距为f’。满足0.1<|f2/f’|<2,通过控制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的比值,利于第二透镜L2保持镜片弱光焦度,避免带来较大像差,使得长焦镜头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0053] 在其中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1<|f3/f’|<5,其中,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长焦镜头的焦距为f’。满足1<|f3/f’|<5,通过控制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的比值,利于第三透镜L3保持镜片弱光焦度,避免带来较大像差,使得长焦镜头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0054] 在其中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1<|f4/f’|<35,其中,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长焦镜头的焦距为f’。满足1<|f4/f’|<35,通过控制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的比值,利于第四透镜L4保持镜片弱光焦度,避免带来较大像差,使得长焦镜头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0055] 在其中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0.05

[0056] 在其中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可满足1.5
[0057]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长焦镜头还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也可设置在相邻透镜之间。
[0058]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长焦镜头还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IR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G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在其中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长焦镜头,滤光片IR可被设置于补偿棱镜P2的第五工作面与成像面IMG之间,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滤光片IR也可设置于其他位置,例如镜头组件与折返棱镜P1的第一工作面之间等等。
[0059]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长焦镜头。电子设备包括且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云台拍摄设备、监控摄像头以及其他成像设备。该电子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长焦镜头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0060]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四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四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0061]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长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0062] 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长焦镜头。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长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63] 实施例1的长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镜头组件、折返棱镜P1和补偿棱镜P2。镜头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滤光片IR可以设置在补偿棱镜P2与成像面IMG之间。
[0064]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滤光片IR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折返棱镜P1具有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补偿棱镜P2具有第四工作面和第五工作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再从第一工作面射入至折返棱镜P1,在第二工作面进行第一次反射,在第一工作面进行第二次反射,经第三工作面射出,再从第四工作面射入至补偿棱镜P2,经第五工作面射出,再经过滤光片IR,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G上。
[0065]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长焦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均为毫米(mm)。
[0066] 表1:
[0067] 其中,L1 R1表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L1 R2表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L2 R1表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L2 R2表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L3 R1表示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L3 R2表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L4 R1表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L4 R2表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P1 R1表示折返棱镜P1的物侧面即第一工作面,P1 R2表示折返棱镜P1的像侧面即第三工作面,P2 R1表示补偿棱镜P2的物侧面即第四工作面,P2 R2表示补偿棱镜P2的像侧面即第五工作面,IR R1表示滤光片IR的物侧面,IR R2表示滤光片IR的像侧面。
[0068]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L1至第四透镜L4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偶次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1)
其中,Z表示光轴方向的高度,c是面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系数,r是半径方向的口径;α表示非球面系数,α1表示非球面系数A2,α2表示非球面系数A4……。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2、A4、A6、A8、A10、A12、A14和A16。
[0069] 表2:
[0070] 在实施例1中,长焦镜头的焦距为13.3mm,长焦镜头的光圈为2.4,长焦镜头的成像圆直径为8.16mm,长焦镜头的视场角为33°。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的夹角可以为α1=30.0°。第四工作面与第五工作面的夹角可以为α2=11.5°。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
6.624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11.664mm,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和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之间关系有|f2/f1|=1.761。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1/f’=
0.498。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2/f’|=0.877。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3/f’|=2.932。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4/f’|=5.056。第一透镜L1的厚度H3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H3/f’=0.099。第一透镜L1的阿贝系数Ab1和第二透镜L2的阿贝系数Ab2之间关系有Ab1/Ab2=2.188。折返棱镜P1的阿贝系数Ab5=64.2,补偿棱镜P2的阿贝系数Ab6=54.7。折返棱镜P1的折射率N5与补偿棱镜P2的折射率N6之间关系有ABS(N5‑N6)=0.140。镜头组件的镜头表面到第一工作面的距离M1,以及第一工作面到成像面下端点的距离M2之间关系有M1=
4.990,M2=3.540,M1/M2=1.41。长焦镜头的焦距f’和成像圆直径ImC之间关系有f’/ImC=
1.630。
[0071] 图3示出了实施例1的长焦镜头的轴向像差图,其示例光瞳半径2.7700mm时沿光学轴线的方向的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焦平面上形成的焦点偏离,横向像差小于0.04mm,像差校正良好。图4示出了实施例1的长焦镜头的畸变图,光学畸变小于0.5%,畸变很小。图5示出了实施例1的长焦镜头的MTF曲线图,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曲线,MTF曲线显示了成像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像细节(即图像对比度)的传输情况,其在空间频率125lp/mm时MTF值大于0.5,具有很好的解析力。根据图3至图5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长焦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72] 实施例2以下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长焦镜头。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长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73] 实施例2的长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镜头组件、折返棱镜P1和补偿棱镜P2。镜头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滤光片IR可以设置在补偿棱镜P2与成像面IMG之间。
[0074]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滤光片IR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折返棱镜P1具有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补偿棱镜P2具有第四工作面和第五工作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再从第一工作面射入至折返棱镜P1,在第二工作面进行第一次反射,在第一工作面进行第二次反射,经第三工作面射出,再从第四工作面射入至补偿棱镜P2,经第五工作面射出,再经过滤光片IR,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G上。
[0075]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长焦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均为毫米(mm)。
[0076] 表3:
[0077] 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078] 表4:
[0079] 在实施例2中,长焦镜头的焦距为13.3mm,长焦镜头的光圈为2.4,长焦镜头的成像圆直径为8.16mm,长焦镜头的视场角为33°。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的夹角可以为α1=30.0°。第四工作面与第五工作面的夹角可以为α2=11.5°。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
5.870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8.528mm,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和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之间关系有|f2/f1|=1.453。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1/f’=
0.441。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2/f’|=0.641。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3/f’|=1.461。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4/f’|=31.110。第一透镜L1的厚度H3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H3/f’=0.099。第一透镜L1的阿贝系数Ab1和第二透镜L2的阿贝系数Ab2之间关系有Ab1/Ab2=2.188。折返棱镜P1的阿贝系数Ab5=64.2,补偿棱镜P2的阿贝系数Ab6=54.7。折返棱镜P1的折射率N5与补偿棱镜P2的折射率N6之间关系有ABS(N5‑N6)=0.140。镜头组件的镜头表面到第一工作面的距离M1,以及第一工作面到成像面下端点的距离M2之间关系有M1=
4.970,M2=3.540,M1/M2=1.40。长焦镜头的焦距f’和成像圆直径ImC之间关系有f’/ImC=
1.630。
[0080] 图7示出了实施例2的长焦镜头的轴向像差图,其示例光瞳半径2.7700mm时沿光学轴线的方向的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焦平面上形成的焦点偏离,横向像差小于0.04mm,像差校正良好。图8示出了实施例2的长焦镜头的畸变图,光学畸变小于0.5%,畸变很小。图9示出了实施例2的长焦镜头的MTF曲线图,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曲线,MTF曲线显示了成像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像细节(即图像对比度)的传输情况,其在空间频率125lp/mm时MTF值大于0.5,具有很好的解析力。根据图7至图9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长焦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81] 实施例3以下参照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长焦镜头。在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长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82] 实施例3的长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镜头组件、折返棱镜P1和补偿棱镜P2。镜头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滤光片IR可以设置在补偿棱镜P2与成像面IMG之间。
[0083]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滤光片IR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折返棱镜P1具有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补偿棱镜P2具有第四工作面和第五工作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再从第一工作面射入至折返棱镜P1,在第二工作面进行第一次反射,在第一工作面进行第二次反射,经第三工作面射出,再从第四工作面射入至补偿棱镜P2,经第五工作面射出,再经过滤光片IR,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G上。
[0084]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长焦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均为毫米(mm)。
[0085] 表5:
[0086] 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087] 表6:
[0088] 在实施例3中,长焦镜头的焦距为13.3mm,长焦镜头的光圈为2.4,长焦镜头的成像圆直径为8.16mm,长焦镜头的视场角为33°。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的夹角可以为α1=30.0°。第四工作面与第五工作面的夹角可以为α2=11.5°。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
6.252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1=‑9.390mm,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和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之间关系有|f2/f1|=1.502。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1/f’=
0.470。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2/f’|=0.706。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3/f’|=3.376。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f4/f’|=3.143。第一透镜L1的厚度H3和长焦镜头的焦距f’ 之间关系有H3/f’=0.100。第一透镜L1的阿贝系数Ab1和第二透镜L2的阿贝系数Ab2之间关系有Ab1/Ab2=2.188。折返棱镜P1的阿贝系数Ab5=64.2,补偿棱镜P2的阿贝系数Ab6=54.7。折返棱镜P1的折射率N5与补偿棱镜P2的折射率N6之间关系有ABS(N5‑N6)=0.140。镜头组件的镜头表面到第一工作面的距离M1,以及第一工作面到成像面下端点的距离M2之间关系有M1=
5.050,M2=3.540,M1/M2=1.43。长焦镜头的焦距f’和成像圆直径ImC之间关系有f’/ImC=
1.630。
[0089] 图11示出了实施例3的长焦镜头的轴向像差图,其示例光瞳半径2.7700mm时沿光学轴线的方向的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焦平面上形成的焦点偏离,横向像差小于0.05mm,像差校正良好。图12示出了实施例3的长焦镜头的畸变图,光学畸变小于0.5%,畸变很小。图13示出了实施例3的长焦镜头的MTF曲线图,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曲线,MTF曲线显示了成像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像细节(即图像对比度)的传输情况,其在空间频率125lp/mm时MTF值大于0.5,具有很好的解析力。根据图11至图13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长焦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0] 综上,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分别满足表7中所示的关系。
[0091] 表7:
[0092]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