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设备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设备管理系统软件通常是调用各设备的redfish(一种接口管理规范)接口进行配置及管理。比如,随着业务增长,客户现场会采购不同厂商的不同机型的服务器,相同厂商不同机型的redfish协议也大不相同,因此当设备管理软件想要管理全部服务器时,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厂商的不同机型提供的接口协议相关的文档,一点点分析接口如何使用,且有时接口文档不规范,与服务器实际接口不能匹配,数量过于庞大且接口文档不规范,就会对服务器管理软件的兼容适配造成很大的工作量。
[0003] 可见,如何降低管理设备时兼容接口协议的工作量,提高兼容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0053] 本发明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与“包括”和“具有”相关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0054]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55]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包括:
[0056] 步骤S11、基于接口协议对不同目标设备之间的接口功能进行比对,以得到与各所述接口协议分别对应的比对结果集合;其中,每个所述目标设备具有若干接口协议,每种所述接口协议对应有若干接口功能,所述比对结果集合中的元素表征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与各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
[0057]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目标设备由于厂家或所处项目不同,其使用的接口协议也会存在部分差异,一个目标设备对应一套接口协议,各接口协议实现的接口功能可能存在小部分差异;这里可以对各目标设备的各接口协议对应的接口功能进行比对;如,对于功能1,目标设备A支持该功能1,目标设备B不支持该功能1;这样进行功能比对后,可以得到表征各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与各目标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进一步整理得到单个接口功能的比对结果集合,该集合中的元素表征单个接口功能与某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最终可以得到与各接口协议对应的各比对结果集合。
[0058]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接口协议对不同目标设备之间的接口功能进行比对,以得到与各接口协议分别对应的比对结果集合,可以包括:根据各接口协议对应的各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生成相应的功能规则,以得到各目标设备对应的各接口协议的功能规则集合;所述功能规则集合中的元素表征相应的单个所述功能规则的类型;基于所述功能规则生成相应的规则向量,以得到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集合;所述规则向量集合中的元素表征相应的单个所述目标设备与各所述功能规则之间的匹配情况;根据所述功能规则集合和各所述规则向量集合生成相应的各比对结果集合;其中,所述比对结果集合中的元素表征接口协议的单个所述功能规则与各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具体的,根据不同目标设备对应的各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可以生成相应的功能规则;比如,目标设备A与功能1对应的接口为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这里表征接口功能)1,目标设备B与功能1对应的接口为URL2,这样可以针对功能1生成相应的两条规则,支持URL1和支持URL2,若是设备A和B对应同一个接口,但是返回的结果存在区别,也会生成两条功能规则;然后整理这些生成的规则,可以得到各目标设备对应的各接口协议的功能规则集合,该集合中的元素表征单个功能规则的类型。进一步的,根据各功能规则与各目标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可以生成表征设备是否支持功能规则的规则向量,整理可以得到各目标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该集合中的若干元素表征单个设备与各个功能规则之间的匹配情况。再进一步的,结合功能规则集合以及各规则向量集合可以整理出单个功能规则与各个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即得到单个功能规则对应的比对结果集合,该集合中的各元素表征单个功能规则与各设备的匹配情况;最终可以得到各功能规则对应的各比对结果集合。
[0059]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接口协议对应的各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生成相应的功能规则,以得到各目标设备对应的各接口协议的功能规则集合,可以包括:从各所述目标设备中确定当前设备组;每一设备组中包含任意两个所述目标设备;基于当前设备组中的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之间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生成相应的功能规则,并将当前设备组对应的所述功能规则保存至预设功能规则集合;从各所述目标设备中确定下一组设备组作为新的当前设备组,并跳转至所述基于当前设备组中的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之间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的步骤,直至各所述目标设备被遍历完;将保存各所述功能规则的预设功能规则集合确定为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各接口协议的目标功能规则集合。具体的,进行接口功能比对的过程中,可以两两互相对比,即从各目标设备中确定出任意两个设备作为当前设备组;然后对当前设备组中的两个设备的接口协议对应的各接口功能进行比对,并基于相应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生成相应的功能规则;且将得到的功能规则保存至预先设置的功能规则集合;以此类推,再对其他作为设备组的两个设备进行接口功能比对,得到相应的功能规则;直到各目标设备均完成接口功能对比,最终可以得到包含各功能规则的目标功能规则集合。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不提前设置功能规则集合,最终得到各个设备组对应的功能规则后,直接合并各功能规则以得到目标功能规则集合。
[0060]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功能规则生成相应的规则向量,以得到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集合,可以包括:基于单个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目标功能规则集合中的各所述功能规则之间的匹配情况,生成针对相应单个所述目标设备的与各所述功能规则对应的各规则向量,以得到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各规则向量集合。具体的,在对各目标设备进行接口功能比对的过程中,得到各个功能规则后,可以根据功能与各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生成相应的规则向量;可以根据接口功能比对的过程依次将相应生成的规则向量补充至各目标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集合;或者在各目标设备均已完成接口功能比对后,将最终得到各目标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统一整理成各目标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集合;单个规则向量集合对应单个目标设备,该集合中的各元素表征单个目标设备与各功能规则之间的匹配情况。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将设备A和B所有接口功能进行对比后,可以生成一个功能规则集合R={r1,r2,…,rn},以及设备A的规则向量集合RA={1,0,…,1},其中位置x元素1代表设备A符合规则x,0代表不符合,以及设备B的集合向量RB={1,0,1,…,1}。之后继续对比设备C,如果生成的功能规则不在R内,则在R内添加相应的功能规则,并且在RA,RB增加对应元素;同时也相应生成设备C对应的RC。进一步的,将所有设备都进行对比后,可以得到最终功能规则集合R={r1,r2,…,rk},以及每个设备是否符合相关功能规则的规则向量集合R1,R2,…,Rn(共n个设备)。
[0061]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功能规则集合和各所述规则向量集合生成相应的各比对结果集合,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功能规则集合和各所述规则向量集合生成相应的各初始比对结果集合;基于各所述初始比对结果集合从所述目标功能规则集合中确定冗余功能规则,并对所述冗余功能规则进行剔除,得到新功能规则集合;根据所述新功能规则集合和各所述规则向量集合,生成最终的各比对结果集合。具体的,功能规则集合包含各个功能规则,而规则向量集合表征单个设备与各功能规则之间的匹配情况,结合这两个集合可以整理出单个功能规则与各个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即得到各初始比对结果集合,单个集合与单个功能规则对应,集合中各元素表征单个功能规则与各设备的匹配情况;进一步的,由于功能规则数量众多,可能出现有两个初始比对结果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即这两个功能规则可筛选得到同样的设备,此时可以将其中一个功能规则确定为冗余功能规则;比如支持功能规则C和功能规则D的设备相同,通过功能规则C或D对相关设备进行分类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将其中一个功能规则确定为冗余功能规则。进一步的,剔除冗余功能规则后可以得到新功能规则集合,相应的,结合该新功能规则集合以及各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集合可以整理得到各功能规则对应的各比对结果集合。
[0062]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每个规则向量集合中的元素进行计算,可以获得表征单个功能规则与各目标设备之间是否匹配的功能比对结果集合L1={l1,l2,…,ln},…,Lk={l1,l2,…,ln},其中,Lk代表第k个功能规则的判断情况,ln如果为1代表第n个机型支持此规则,为0代表不支持此规则。其中k个功能规则,n个设备。进一步的,对于冗余的功能规则可以进行剔除,具体的,可以计算各功能规则对于的比对结果集合的集合向量直接的距离;比如,规则A={a1,a2,…,an},B={b1,b2,…,bn},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0063] ;
[0064] 其中,ar表征规则A集合中的第r个元素,br表征规则B集合中的第r个元素;若规则AB的两个集合向量的距离dAB为0,说明对于规则A与B区分设备的功能是相同的,可以合并,保留其中1个即可,若A与B对应的URL(接口)相同,可随机保留其中一个;若A与B对应的URL不同,则对应URL对应规则多的保留下来。
[0065] 进一步的,经过上述步骤剔除部分功能规则之后可以得到新功能规则集L={l1,l2,…,lm},以及每个设备是否符合该其中各功能规则的规则向量集合R1,R2,…,Rn(此处各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集合Rn与上面Rn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不再变化名称),这样可以精简为m个规则,n个设备(设备数量不变)。相应的,利用新功能规则集合以及相关的各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集合可以整理得到各功能规则对应的各比对结果集合;即得到新的功能规则支持情况L1,L2,…,Lm,比如Li={l1,l2,…,ln},ln为1代表设备n符合规则i,为0代表设备n不符合规则i。
[0066] 步骤S12、根据所述比对结果集合并基于各所述接口协议对应的接口功能,对各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分类,并基于各所述接口协议和各所述目标设备的分类情况构建相应的决策树。
[0067]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得到各功能规则对应的各比对结果集合,该集合中的各元素表征单个功能规则与各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根据各比对结果集合中的元素可以对各目标设备进行分类;而结合分类过程中的各接口协议对应的接口功能和各目标设备的分类情况可以构建相应二叉树,最终可以得到表征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与各目标设备之间匹配关系的决策树。
[0068]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比对结果集合并基于各所述接口协议对应的接口功能,对各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分类,并基于各所述接口协议和各所述目标设备的分类情况构建相应的决策树,可以包括:确定各所述比对结果集合中的表征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与目标设备相匹配的元素数量;按所述元素数量的降序顺序,从各所述比对结果集合中确定当前比对结果集合对应的当前功能规则,并确定包含各所述目标设备的当前设备集合;根据所述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功能规则的匹配情况,对所述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目标设备进行分类,得到分类后的子设备集合;将下一个所述比对结果集合对应的功能规则确定为当前功能规则,并将所述子设备集合确定为当前设备集合;跳转至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功能规则的匹配情况,对所述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目标设备进行分类的步骤,直至当前新得到的子设备集合符合预设分类结束条件;根据各所述接口协议对应的各所述功能规则和各所述目标设备的分类情况,构建相应的决策树;其中,所述预设分类结束条件为当前新得到的子设备集合中仅包含一个目标设备,或当前新得到的子设备集合中存在空集合。具体的,构建决策树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各比对结果集合中表征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与目标设备相匹配的元素数量;比如,与功能规则E对应的集合中第一个元素为1表征功能规则E与第一个设备匹配,第二个元素为0表征功能规则E与第二个设备不匹配;这样可以统计各比对结果集合中元素为1的数量,得到元素数量。进一步的,按照确定的各比对结果集合的表征与设备匹配的元素数量的降序顺序,可以确定出功能规则的顺序,以便按顺序确定当前功能规则;并且,第一次对各设备进行分类是将全部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当前设备集合。之后根据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设备是否与当前功能规则相匹配可以将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设备分成两个子集,即得到分类后的子设备集合。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每个子设备集合也都需要进行设备分类,具体可以将子设备集合确定为当前设备集合,并确定下一个功能规则作为当前功能规则,以便针对子设备集合中的各设备进行分类;以此类推,直到分类得到的某个子设备集合中仅包含一个目标设备或分类得到的子设备集合为空,可以结束针对该子设备集合的设备分类过程。可以理解的是,上一次设备分类得到两个子设备集合,这两个子设备集合各自进行设备分类时使用的功能规则应当相同,即两个子设备集合分类使用的功能规则应当是上一次设备分类使用的功能规则的下一个功能规则。进一步的,经过设备分类后,可以根据各功能规则以及相应分类得到的设备集合构建表征分类过程的二叉树,得到最终对应各目标设备的决策树。
[0069]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构建决策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比对结果集合中表征与设备匹配的元素的数量,即计算元素为1的个数,这样可以对各功能规则进行排序;假设有若干设备,机型(设备)集合为M={m1,m2,…,mn},其中mn为0代表排除该设备,1代表存在该设备;然后通过功能规则对其中各设备进行分类。相应的,也可以计算各功能规则Li的基尼系数,根据规则i能将设备区分开的程度对各功能规则进行排序,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如下:
[0070] ;
[0071] 其中,‑Li即将Li中元素取反,为了计算方便。|M|为向量的模,由于M中元素只有0跟1,因此也可以简单计算为1的个数;M×Li代表两个向量的逐元素乘积的新向量,即功能规则Li可以确定设备集合M中哪些设备。
[0072] 进一步的,基尼系数越小说明越能把某个设备区分出来,基尼系数约大越能说明能尽可能区分更多的设备。取最大的基尼系数的功能规则Li,作为根节点对应的功能规则,对设备集合M进行分类。可以将设备分为两类,满足规则Li的M1=M×Li,以及不满足规则Li的M2=M×(‑Li)。如图2所示为根节点以及其两个子节点的设备分类情况。
[0073] 然后对于M1,M2,继续取系数最大的规则j进行设备分类,如图3所示为对M1进行分类时相应的设备分类情况;以此类推可以构建决策树,直到某个设备集合只有一个设备为止,将该集合向量为叶子节点,最终得到的决策树的叶子节点均包含一个设备,如图4所示。
[0074] 步骤S13、对所述决策树中与多个目标设备对应的所述接口协议进行复用,以完成对所述多个目标设备的管理。
[0075]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构建得到各目标设备对应的决策树,通过该决策树可以看出哪些设备支持相同的接口功能,进而可以借助该决策树简化设备管理过程,可以对各节点对应的接口协议进行复用,以完成对相关节点对应的目标设备的管理。
[0076]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完成对所述多个目标设备的管理之后,还可以包括:判断新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与所述决策树中各节点表征的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是否匹配,以得到相应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决策树中与所述新目标设备对应的叶子节点,以便对所述叶子节点对应的若干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进行复用,以完成对所述新目标设备的管理。具体的,若是需要管理新的设备,可以判断新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与此前构建的决策树中各节点表征的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是否匹配,根据判断结果可以从决策树中确定与新目标设备匹配的叶子节点;可以理解的是,叶子节点对应有若干目标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复用接口协议来进行管理;因此可基于叶子节点对应的若干设备的接口协议来管理新目标设备。
[0077]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决策树中与所述新目标设备对应的叶子节点,以便对所述叶子节点对应的若干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进行复用,可以包括:若所述叶子节点对应的若干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未包含所述新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的各接口功能,则基于所述新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对所述决策树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决策树;在所述更新后决策树中确定与所述新目标设备对应的新叶子节点,以便对所述新叶子节点对应的若干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进行复用。具体的,若是决策树中的叶子节点对应的若干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未能覆盖新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的各接口功能,即新目标设备对应接口协议的功能比决策树体现的功能还要多;此时可以基于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对当前的决策树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决策树,之后根据该更新后决策树可以复用相关接口协议实现对新目标设备的管理。
[0078]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当需要通过决策树管理新设备时,首先是判断根节点的规则,将新设备X(可能对应)的机型X的范围缩小,然后根据规则决策树,找到下一个规则并进行判断,经过多个规则判断后,达到叶子节点,该叶子节点对应的机型就是可以复用管理新设备X的机型,可通过该叶子节点对应各设备的接口协议对新设备进行管理。进一步的,若新设备无法与当前判定的叶子节点的所有机型的接口协议进行复用,则需要基于新设备对决策树进行更新,以利用更新后决策树对新设备进行管理。
[0079] 由此可见,本申请可以结合各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构建用于区分不同接口协议的目标设备的决策树,通过决策树可以快速判断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在决策树中所处的位置,便于利用同位置的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对相关的目标设备进行管理;并且需要添加新设备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决策树利用更少的功能规则将新设备归类到已有设备,通过少量接口功能的比对,可以排除差异设备,快速定位可以复用接口协议的相关设备,尽量复用接口协议实现对各设备的管理,同时减少了设备兼容的工作量,提高设备兼容效率,进而提高设备管理效果。
[0080]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管理装置,包括:
[0081] 功能比对模块11,用于基于接口协议对不同目标设备之间的接口功能进行比对,以得到与各所述接口协议分别对应的比对结果集合;所述比对结果集合中的元素表征接口协议的功能与各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
[0082] 目标设备分类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比对结果集合并基于各所述接口协议对应的功能,对各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分类,并基于各所述接口协议和各所述目标设备的分类情况构建相应的决策树;
[0083] 设备管理模块13,用于对所述决策树中与多个目标设备对应的所述接口协议进行复用,以完成对所述多个目标设备的管理。
[0084] 由此可见,本申请可以结合各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构建用于区分不同接口协议的目标设备的决策树,通过决策树可以快速判断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在决策树中所处的位置,便于利用同位置的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对相关的目标设备进行管理,可以减少设备兼容的工作量,提高设备兼容效率,进而提高设备管理效果。
[0085]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比对模块11,可以包括:
[0086] 功能规则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各接口协议对应的各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生成相应的功能规则,以得到各目标设备对应的各接口协议的功能规则集合;所述功能规则集合中的元素表征相应的单个所述功能规则的类型;
[0087] 规则向量生成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功能规则生成相应的规则向量,以得到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规则向量集合;所述规则向量集合中的元素表征相应的单个所述目标设备与各所述功能规则之间的匹配情况;
[0088] 比对结果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能规则集合和各所述规则向量集合生成相应的各比对结果集合;其中,所述比对结果集合中的元素表征接口协议的单个所述功能规则与各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匹配情况。
[0089]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规则生成子模块,可以包括:
[0090] 设备组确定单元,用于从各所述目标设备中确定当前设备组;每一设备组中包含任意两个所述目标设备;
[0091] 功能规则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当前设备组中的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之间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生成相应的功能规则,并将当前设备组对应的所述功能规则保存至预设功能规则集合;
[0092] 第一跳转单元,用于从各所述目标设备中确定下一组设备组作为新的当前设备组,并跳转至所述基于当前设备组中的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之间的接口功能比对结果的步骤,直至各所述目标设备被遍历完;
[0093] 功能规则集合确定单元,用于将保存各所述功能规则的预设功能规则集合确定为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各接口协议的目标功能规则集合。
[0094]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规则向量生成子模块,可以包括:
[0095] 规则向量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单个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目标功能规则集合中的各所述功能规则之间的匹配情况,生成针对相应单个所述目标设备的与各所述功能规则对应的各规则向量,以得到各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各规则向量集合。
[0096]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比对结果生成子模块,可以包括:
[0097] 第一比对结果集合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功能规则集合和各所述规则向量集合生成相应的各初始比对结果集合;
[0098] 功能规则剔除单元,用于基于各所述初始比对结果集合从所述目标功能规则集合中确定冗余功能规则,并对所述冗余功能规则进行剔除,得到新功能规则集合;
[0099] 第二比对结果集合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新功能规则集合和各所述规则向量集合,生成最终的各比对结果集合。
[0100]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分类模块12,可以包括:
[0101] 元素数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所述比对结果集合中的表征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与目标设备相匹配的元素数量;
[0102]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按所述元素数量的降序顺序,从各所述比对结果集合中确定当前比对结果集合对应的当前功能规则,并确定包含各所述目标设备的当前设备集合;
[0103] 设备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功能规则的匹配情况,对所述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目标设备进行分类,得到分类后的子设备集合;
[0104]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下一个所述比对结果集合对应的功能规则确定为当前功能规则,并将所述子设备集合确定为当前设备集合;
[0105] 第二跳转单元,用于跳转至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目标设备与所述当前功能规则的匹配情况,对所述当前设备集合中的各目标设备进行分类的步骤,直至当前新得到的子设备集合符合预设分类结束条件;
[0106] 决策树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接口协议对应的各所述功能规则和各所述目标设备的分类情况,构建相应的决策树;其中,所述预设分类结束条件为当前新得到的子设备集合中仅包含一个目标设备,或当前新得到的子设备集合中存在空集合。
[0107]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0108]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新目标设备的接口协议与所述决策树中各节点表征的接口协议的接口功能是否匹配,以得到相应的判断结果;
[0109] 叶子节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决策树中与所述新目标设备对应的叶子节点,以便对所述叶子节点对应的若干目标设备对应的接口协议进行复用,以完成对所述新目标设备的管理。
[0110]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图,图中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的任何限制。该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至少一个存储器22、电源23、通信接口24、输入输出接口25和通信总线26。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
2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设备管理方法中的相关步骤。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电子计算机。
[0111] 本实施例中,电源23用于为电子设备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通信接口24能够为电子设备创建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是能够适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任意通信协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输入输出接口25,用于获取外界输入数据或向外界输出数据,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112] 另外,存储器22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可以包括操作系统221、计算机程序222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0113] 其中,操作系统221用于管理与控制电子设备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222,其可以是Windows Server、Netware、Unix、Linux等。计算机程序222除了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设备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其他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0114]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设备管理方法。关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0115]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公开的设备管理方法的步骤。
[0116]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117]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0118]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0119]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20]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