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无动预冷型变压器铁芯总成

一种无动预冷型变压器铁芯总成失效专利 实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铁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动预冷型变压器铁芯总成。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油浸式变压器就是将变压器的线圈和磁芯浸泡在专用的变压器油里面,这样的好处是,即可以散热又可以使线圈与空气隔绝防止空气中的湿气对变压器的磁芯造成腐蚀,同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灭弧作用,因此我国早期的电力变压器和电力开关都是泡在油中的。
[0003] 但在炎热天气,变压器油箱暴晒在太阳底下,油箱的散热翅片温度较高,不能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油浸式变压器在炎热天气散热性能较差,严重影响变压器正常工作。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无动预冷型变压器铁芯总成,包括所述冷风管道设置在变压器铁芯两侧,用于变压器铁芯降温,所述无动力风帽设置在变压器油箱上方,用于驱动冷风管道内部气流,所述冷风管道中部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变压器油箱内部,冷风管道下方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方贯穿浇筑台后设置在地下,当无动力风帽在风力驱动下转动时会将空气从地下抽出,然后通过变压器油箱内部的换热管从上方的无动力风帽排出,空气在地下温度较低,当冷空气进入到油箱内部的换热管时与油箱内部高温的绝缘油进行热交换,对油箱进行强制性降温,变压器的散热性能较好。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浇筑台、变压器油箱和变压器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油箱和变压器铁芯之间设置有无动力风冷式散热装置;变压器油箱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设置在浇筑台上方;所述无动力风冷式散热装置包括冷风管道和无动力风帽;所述冷风管道设置在变压器铁芯两侧,用于变压器铁芯降温;所述无动力风帽设置在变压器油箱上方,用于驱动冷风管道内部气流。
[0006]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冷风管道中部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变压器油箱内部。
[0007]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管顶部连通有第一变径;所述第一变径设置在变压器油箱外部;所述无动力风帽设置在第一变径上方。
[0008]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管底部设置有第二变径;所述第二变径设置在变压器油箱外部;所述第二变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方贯穿浇筑台后设置在地下。
[0009]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管外部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底部设置有密封板;所述连接管下表面高于密封板上表面。
[0010]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管外径小于进风管内径;所述连接管和进风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并通过连接筋固定在一起。
[0011]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进风管上方设置有进风防护罩;所述进风防护罩设置在浇筑台上表面和变压器油箱下表面之间。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3] 1、所述冷风管道设置在变压器铁芯两侧,用于变压器铁芯降温。
[0014] 2、所述无动力风帽设置在变压器油箱上方,用于驱动冷风管道内部气流。
[0015] 3、所述冷风管道中部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变压器油箱内部,油箱内部的导热油直接和换热管外壁接触,将高温传递给换热管。
[0016] 4、当无动力风帽在风力驱动下转动时会将空气从地下抽出,然后通过变压器油箱内部的换热管从上方的无动力风帽排出,空气在地下温度较低,当冷空气进入到油箱内部的换热管时与油箱内部高温的绝缘油进行热交换,对油箱进行强制性降温,变压器的散热性能较好。
[0017] 5、在油箱内部的换热管内部的空气温度较高,高温空气向上运动,同样可推动无动力风帽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24]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4所示,一种无动预冷型变压器铁芯总成,包括浇筑台1、变压器油箱2和变压器铁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油箱2和变压器铁芯3之间设置有无动力风冷式散热装置4;变压器油箱2底部设置有支腿201;所述支腿201设置在浇筑台1上方;所述无动力风冷式散热装置4包括冷风管道401和无动力风帽402;所述冷风管道401设置在变压器铁芯3两侧,用于变压器铁芯3降温;所述无动力风帽402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上方,用于驱动冷风管道401内部气流。
[0025] 优选的,所述冷风管道401中部设置有换热管403;所述换热管403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内部。
[0026]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403顶部连通有第一变径404;所述第一变径404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外部;所述无动力风帽402设置在第一变径404上方。
[0027]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403底部设置有第二变径405;所述第二变径405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外部;所述第二变径405底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连接管406;所述连接管406下方贯穿浇筑台1后设置在地下。
[0028]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406外部设置有进风管407;所述进风管407底部设置有密封板408;所述连接管406下表面高于密封板408上表面。
[0029]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406外径小于进风管407内径;所述连接管406和进风管407之间设置有连接筋409,并通过连接筋409固定在一起。
[0030]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407上方设置有进风防护罩410;所述进风防护罩410设置在浇筑台1上表面和变压器油箱2下表面之间。
[0031] 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4所示,所述无动力风帽402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上方,用于驱动冷风管道401内部气流,刮风时,风力会推动无动力风帽402转动,从而在冷风管道401内部形成向上的气流;因所述进风管407上方设置有进风防护罩410,所述进风防护罩
410设置在浇筑台1上表面和变压器油箱2下表面之间,所以空气会从进风防护罩410位置进入,然后进入到进风管407内部。
[0032] 因所述连接管406外部设置有进风管407,所述进风管407底部设置有密封板408,所述连接管406下表面高于密封板408上表面,所述连接管406外径小于进风管407内径,所述连接管406和进风管407之间设置有连接筋409,并通过连接筋409固定在一起,所以当空气进入到进风管407内部时,空气会沿着进风管407和连接管406之间的空隙向下运动,然后通过进风管407和连接管406底部的空隙进入到连接管406内部,然后通过连接管406向上运动。
[0033] 所述冷风管道401中部设置有换热管403,所述换热管403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内部,所述换热管403顶部连通有第一变径404,所述第一变径404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外部,所述无动力风帽402设置在第一变径404上方,所述换热管403底部设置有第二变径405,所述第二变径405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外部,所述第二变径405底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连接管406,所以空气会从连接管406进入到第二变径405,然后通过第二变径405进入到换热管
403,最后通过上方的第一变径404从无动力风帽402排出。
[0034] 步骤二,结合图1‑4所示,所述冷风管道401中部设置有换热管403,所述换热管403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内部,变压器油箱2内部的绝缘油直接和换热管403外壁接触,将高温传递给换热管403;在变压器油箱2内部的换热管403内部的空气温度较高,高温空气向上运动,同样可推动无动力风帽402转动。
[0035] 当无动力风帽402在风力驱动下转动时会将空气从地下抽出,然后通过变压器油箱2内部的换热管403从上方的无动力风帽402排出,空气在地下温度较低,当冷空气进入到油箱内部的换热管403时与油箱内部高温的绝缘油进行热交换,对油箱进行强制性降温,变压器的散热性能较好。
[0036]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37]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动预相关技术
变压器铁相关技术
张士龙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