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变压器隔振台

一种变压器隔振台有效专利 实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隔振台。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水平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快速的提高,加工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当机械运转时,由于机械本身的运转以及与地面的刚性连接而产生振动和噪音,会严重的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还有在变电站中,由于变压器磁滞伸缩的原因,当变压器发生直流偏磁时,铁芯的伸缩、振动幅度将增大,从而导致噪声和振动增加,同时,由于产生的振动是非正弦的,可能会导致的噪声和振动增大,会使得变压器内部的零件松动、受损。
[0003] 一般变压器的防振都是采用橡胶垫块,但是橡胶隔震器在承受振动或者冲击载荷时橡胶容易受损,抗冲击的稳定性差,并且橡胶隔振的隔振效率低,并且弹簧隔振变压器还有自身微振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隔振台,实现了有效缓解隔振台的振动幅度与自身微振的变压器隔振台。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变压器隔振台,包括上顶板与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下底板之间设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内设有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上顶板底面的下插杆与垂直设置在下底板顶面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填充阻尼剂,所述下插杆插入阻尼剂内并随着上顶板的振动而上下浮动。
[0007]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套的顶部开口处设有用于封堵的减震橡胶盖,所述减震橡胶盖的中心处设有供下插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减震橡胶盖的底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套的顶部内侧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0008]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减震橡胶盖的四周设有向下弯折的折边。
[0009]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环形凸起的底部设有内高外底的环形倾斜体。
[0010]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顶板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橡胶套,所述底板上设有与第一橡胶套相贴合的第二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设置在第二橡胶套的外侧。
[0011]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橡胶套向内倾斜,其倾斜的角度不超过 45°。
[0012]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下底板的底部设有与弹簧相对应的橡胶垫块。
[0013]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顶板与下底板的四周设有用于调节预压力的紧固螺栓。
[0014]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顶板的四周中心处均设有平衡仪安装架。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6]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弹簧内设置阻尼装置,能够缓解弹簧的反弹机械能,降低隔振台的振动效果,并在弹簧的底部设置橡胶垫块,能够缓解弹簧的微振动,从而大幅度提升隔振台的隔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压器隔振台,包括上顶板1与下底板2,所述上顶板1与下底板2之间设有多个弹簧3,所述弹簧3内设有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上顶板1底面的下插杆4与垂直设置在下底板2顶面的支撑套5,所述支撑套5内填充阻尼剂,所述下插杆4插入阻尼剂内并随着上顶板1的振动而上下浮动。弹簧3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橡胶垫6,用于上顶板1与下底板2之间的绝缘作用,同时起到部分阻尼的作用。
[0026] 阻尼剂是一种胶状体,用于缓解弹簧3压缩后立即反弹的问题,降低弹簧 3恢复力的冲量。现有的阻尼剂的主要成分是聚硅氧烷、润滑剂、泵油、活性剂等,其性能特点是粘稠度高,耐高低温性能好、耐熔性、耐久性、耐油性能好。现有的还有一种阻尼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由聚氨酯做基料,添加玻璃纤维、云母粉、石墨粉等高阻尼材料,再添加阻燃剂等其他辅助剂等。阻尼剂的种类根据隔振器的使用环境和放置在隔振器上设备的自身重量相应调整,所述阻尼剂的组分和含量根据实际工况的需要自行配比。然而将阻尼设备设置在弹簧3内,解决了阻尼设备与弹簧3一一对应,分散缓解全部弹簧3的冲量,可防止因为阻尼设备集中而容易出现受力不均、不稳定的问题,并且降低了加工精度。
[0027] 所述支撑套5的顶部开口处设有用于封堵的减震橡胶盖7,所述减震橡胶盖7的中心处设有供下插杆4穿过的通孔,所述减震橡胶盖7的底部设有环形凸起8,所述环形凸起8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套5的顶部内侧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减震橡胶盖7用于封堵下插杆4与支撑套5之间的间隙,将粘贴在下插杆4上的阻尼剂刮落。下插杆4从通孔穿过,并与减震橡胶盖7相贴合,减震橡胶盖7与支撑套5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使下插杆 4与减震橡胶盖7之间的摩擦力远小于减震橡胶盖7与支撑套5之间的摩擦扭力,可实现刮除粘贴在下插杆4上的阻尼剂。
[0028] 所述减震橡胶盖7的四周设有向下弯折的折边9,用于平衡减震橡胶盖7收到向内的拉扯力,该拉扯力由减震橡胶盖7与下插杆4的摩擦力转换而来,可提高减震橡胶盖7的稳固性,同时具有保护支撑套5开口处的作用。
[0029] 所述环形凸起8的底部设有内高外底的环形倾斜体10,用于引导刮除的阻尼剂向环形凸起8的四周引导,便于阻尼剂的集中脱落,防止阻尼剂在环形凸起8的底面分散而不易脱离环形凸起8的问题。
[0030] 所述顶板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橡胶套11,所述底板上设有与第一橡胶套 11相贴合的第二橡胶套12,第一橡胶套11与第二橡胶套12用于防止外部颗粒物进入,保护隔振台内部的设备,并且可封闭内外空气及湿气流通,延缓阻尼剂的风干,同时还能用于阻隔顶板和底板上的电流传输。所述第一橡胶套11设置在第二橡胶套12的外侧,由于外部颗粒物被第一橡胶套11与第二橡胶套12 阻挡后会向下落,若位于下方的第二橡胶套12位于外侧,则被位于上方的第一橡胶套11阻挡的颗粒物会从二者的缝隙处进入到隔振台内。
[0031] 所述第一橡胶套11向内倾斜,其倾斜的角度不超过45°,使大部分尘土通过斜面到第二橡胶套12上,可减少第一橡胶套11的落尘量,提高挡尘效果。
[0032] 所述下底板2的底部设有与弹簧3相对应的橡胶垫块13,在隔振台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橡胶垫块13可以减小隔振台本身的振动幅度,化解弹簧3的微振,增加隔振台的隔振效果,提高隔振台工作的稳定性。
[0033] 橡胶垫块13按材料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天然橡胶在物理机械的综合性能方面较优越,而合成橡胶则在某些特殊性能,如耐油、耐老化、耐酸碱、耐臭氧、耐高温等方面较突出,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对其进行选择,以提高橡胶垫块13的效果。橡胶垫块13与底板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将橡胶隔振垫与底板的连接或者也可以将橡胶垫块13与底板固定连接。
[0034] 所述上顶板1与下底板2的四周设有用于调节预压力的紧固螺栓14,紧固螺栓14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上顶板1与下底板2,并通过螺母固定,若需要增加隔振台的预压力,可调节一侧的螺母,缩短上下螺母之间的距离,实现缩短该侧上顶板1与下底板2之间的距离。
[0035] 所述上顶板1的四周中心处均设有平衡仪安装架15,用于安装平衡仪,在安装过程中用于调试隔振台四周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判断隔振台的台面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若不平衡,可通过调节紧固螺丝或更换弹簧3的方式,实现隔振台的台面平衡,调试简单、直观、高效,调节完成后可拆卸平衡仪,待需要调节时可再次安装。
[003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隔振相关技术
孙军红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