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8] 1.48
[0099] 其中,FG2为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为该相机镜头光学系统的焦距。
[0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组G3中含有一个双凸形状的空气间隔,满足以下条件:
[0101] ‑0.5<(A10R2+A10R1)/(A10R2‑A10R1)<1.5
[0102] 其中,A10R1为第三透镜组G3中双凸形状空气间隔靠近物方一侧面的曲率半径,A10R2为第三透镜组G3中双凸形状空气间隔靠近成像面一侧面的曲率半径。
[0103] 作为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优选,该相机镜头实施例的参数如下表5所示,其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如下表6所示,在表面序号栏中示出了将靠近物方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成像面侧逐一递增编号时的面编号,每片镜片的形状参数:
[0104] 表5
[0105]
[0106] 表6
[0107] 表面序号 24 25k ‑3.6048 ‑1.1307
A4 ‑9.293e‑06 ‑6.787e‑05
A6 2.823e‑07 2.277e‑07
A8 1.844e‑09 2.138e‑09
A10 ‑3.486e‑11 ‑2.906e‑11
A12 1.684e‑13 1.256e‑13
[0108] 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本实施例中相机镜头在不同对焦状态下对焦补偿组(移动组)的位置如下表3所示,也就是表1中D1和D2的两种状态的数值:
[0109] 表7
[0110]共轭距 无穷远 最近(0.25m)
D1 8.98mm 5.08mm
D2 1.3mm 5.2mm
[0111] 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本实施例中相机镜头的物理参数如下表4所示:
[0112] 表8
[0113]焦距f 22.99mm
相对孔径FNO. 1.46
视场角ω 67.5°
光学总长 97mm
[0114] 图4为本实施例中相机镜头的球面像差曲线图、相机镜头的场曲曲线图以及相机镜头的畸变曲线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相机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0115]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