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口罩

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口罩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口罩。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医疗领域,抗菌敷料对于减少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抗菌敷料多采用物理吸附或共混抗菌剂的方式获得,这样的抗菌敷料存在抗菌剂易脱落、抗菌效果不持久等问题。
[0003] 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具有优良耐热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和低摩擦系数的压电和热电材料,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一种基于PVDF的新型抗菌敷料,以提高抗菌效果并延长抗菌时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以详细说明。
[0040] 实施例1
[0041] 步骤1、将1g聚偏氟乙烯粉末(Sigma‑Aldrich,427179)与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混合,放入加热设备中,加热至聚偏氟乙烯完全融化,形成均匀的聚偏氟乙烯溶液;
[0042] 步骤2、将一块尺寸为10cm×10cm的医用纱布基底平铺在浇筑模具中,确保纱布基底表面平整无褶皱;
[0043] 步骤3、将步骤1的加热融化后的聚偏氟乙烯溶液均匀浇筑到步骤2的纱布基底上,使溶液完全覆盖纱布表面;
[0044] 步骤4、将步骤3的浇筑后的纱布基底放入恒温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100℃,干燥2小时,使聚偏氟乙烯溶液在纱布基底上固化,形成一层均匀的聚偏氟乙烯薄膜;
[0045] 步骤5、将步骤4固化后的纱布基底从模具中取出,进行切割、清洗、消毒等后处理,即可得到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敷料。
[0046] 上述实施例中是以纱布作为基底,还可以将纱布替换为无纺布等其他种类的领域内常用的其他基底,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0047] 图1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的XRD图,由图可知,本发明通过采用聚偏氟乙烯与纱布基底的结合,制备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敷料,为医用敷料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0048] 实施例2
[0049] 为检验本发明制备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的载药释药性能,进行如下实验。
[0050] 1)实验分组:实验组: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的纱布;
[0051] 2)将由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样本裁剪成1×1cm大小的薄膜片,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消毒30min,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漂洗3次;
[0052] 3)将处理后的敷料及空白纱布与250μg/mL的替加环素共孵育,搅拌条件下孵育2小时,测定溶液中药物含量计算载药量;
[0053] 4)将载药后的样品,至于PBS溶液中,每个1小时测定溶液中药物含量;
[0054] 5)绘制药物缓释释放曲线,参见图2。
[0055] 由图2可知,实验组较空白组药物释放更多,提示其具有装载及缓释释放药物的能力。
[0056] 实施例3
[0057] 为检验本发明制备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的温变抗菌性能,进行如下实验。
[0058] 1)实验分组:实验组: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的纱布;
[0059] 2)将由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样本裁剪成1×1cm大小的薄膜片,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消毒30min,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漂洗3次;
[0060] 3)取对数生长期的大肠杆菌,用LB培养基稀释至酶标仪在60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为0.05的菌液,将稀释后的菌液按500μL/孔加入24孔板中;
[0061] 4)分别向24孔板的每孔菌液中加入步骤2)制得的敷料样品片及空白纱布基底片,在温变0‑35摄氏度的条件下循环10次,在37℃的摇床中反应6h;
[0062] 5)收取24孔板,每孔吸取100μL菌液至96孔板中,用酶标仪在60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并记录,绘制菌的生长曲线,参见图3。
[0063] 由图3可知,实验组较空白组吸光度值明显偏低,提示其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故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0064] 实施例4
[0065] 为检验本发明制备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的压力变化抗菌性能,进行如下实验。
[0066] 1)实验分组:实验组: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的纱布;
[0067] 2)将由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样本裁剪成1×1cm大小的薄膜片,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消毒30min,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漂洗3次;
[0068] 3)取对数生长期的大肠杆菌,用LB培养基稀释至酶标仪在60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为0.05的菌液,将稀释后的菌液按500μL/孔加入24孔板中;
[0069] 4)分别向24孔板的每孔菌液中加入步骤2)制得的敷料样品片及空白纱布片,通过超声理疗仪超声10分钟(0.5W),在37℃的摇床中反应6h;
[0070] 5)收取24孔板,每孔吸取100μL菌液至96孔板中,用酶标仪在60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并记录,绘制菌的生长曲线,参见图4。
[0071] 由图4可知,实验组较空白组吸光度值明显偏低,提示其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故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0072] 实施例5
[0073] 结合附图5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抗菌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口罩主体两侧的耳挂4;所述口罩主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表层1、防护层2和内表层3,所述表层1、防护层2和内表层3通过热压的方式将三层边缘与热熔胶压合在一起;所述外表层1为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聚偏氟乙烯的新型抗菌敷料层,所述防护层2为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所述内表层3为普通卫生纱布,所述耳挂4为常用的耳挂材料,如氨纶。
[0074] 本发明的抗菌口罩,外表层1是为包裹聚偏氟乙烯的纱布层的抗菌层,该抗菌层兼具过滤层的作用会吸附并拦截空气中的粉尘等小颗粒物,对空气进行过滤;抗菌层为包裹聚偏氟乙烯的医用纱布层,因此空气经过抗菌层时,抗菌层中的聚偏氟乙烯将空气中的PM颗粒携带的细菌截留,再通过呼吸时候产生的温差激活聚偏氟乙烯产生活性氧对细菌进行杀伤,实现口罩的高效抗菌功能,本发明的抗菌口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变化图参见图6,抗菌效果图参见图7。并且由于聚偏氟乙烯的疏水性,抗菌性,可以重复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抗菌口罩会被呼吸温差激活,人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会使本发明的抗菌口罩产生不同的温度变化,环境温度25摄氏度时温差约为25‑35摄氏度,环境温度为10摄氏度时温差约为10‑35摄氏度,环境温度为0摄氏度时温差约为0‑35摄氏度。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抗菌口罩的外表层为包裹聚偏氟乙烯的医用纱布层,即抗菌层,因此空气经过抗菌层时,抗菌层中的聚偏氟乙烯将空气中的PM颗粒携带的细菌截留,再通过呼吸时候产生的温差激活聚偏氟乙烯产生活性氧对细菌进行杀伤,实现口罩的高效抗菌功能。
[007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