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燃烧组件及烹饪器具

燃烧组件及烹饪器具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组件及烹饪器具。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 燃气类的烹饪器具通常包括燃烧组件,燃烧组件利用燃气的燃烧为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提供热量。
[0004] 现有燃烧组件中通常包括燃烧器本体和稳焰板,其中,燃烧器本体的相反两侧分别设有火孔,稳焰板与燃烧器本体之间形成有传火结构。使用时,一侧的火孔所喷出的燃气被点燃后,利用传火结构将另一侧的火孔所喷出的燃气引燃,以此来实现燃烧器本体的燃烧,从而为烹饪过程提供热量。但是,现有稳焰板的尺寸较大,并且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导致了燃烧组件的成本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58]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0059]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0060]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0061] 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燃烧组件100,该燃烧组件100中包括有燃烧器本体10,在燃烧器本体10上具有第一火孔组13、第二火孔组14、容腔以及传火结构121。
[0062] 其中,容腔形成在燃烧器本体10上,并且当燃烧组件100用于燃气类烹饪器具时,燃气管路与容腔连通,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分别开设在燃烧器本体10的相反两侧上,并且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分别与容腔连通,传火结构121设置在容腔的外侧且容腔与至少部分传火结构121连通,传火结构121将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连通设置。
[0063]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利用燃烧组件100对燃气进行燃烧时,燃烧组件100的点火件20点燃一侧的火孔组所喷出的燃气,利用传火结构121将另一侧的火孔组所喷出的燃气点燃,以利用燃烧器本体10对燃气进行燃烧,从而利用燃烧的热量实现对食物的烹饪。
[0064] 在燃烧器本体10上形成传火结构121,并利用传火结构121将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连通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设置稳焰板等结构,从而实现了结构上的简化以及装配工序的简化,进而降低了燃烧组件100的制造成本。
[0065] 需要理解的是,传火结构121形成在燃烧器本体10上,可通过加工燃烧器本体10进行加工制造,因此,无需单独设置稳焰板来实现传火,通过减少部件数量来减少材料的成本,同时部件的减少,使得装配工序得到了减少,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装配材料(例如焊料、紧固件等)也得到了节省,从而降低了装配的成本。
[0066] 另外,传火结构121将第二火孔组14和第一火孔组13连通设置,无论哪个一侧的或孔组所喷出的燃气被点燃,其对应侧的火孔组所喷出的燃气即可通过传火结构121被引燃,从而实现了燃烧器本体10的充分燃烧,避免了燃气的泄露,保证了燃气的使用安全性。
[0067] 此外,如图2或图4所示,燃烧器本体10的一侧的火孔组所喷出的燃气被点燃后,另外一侧的火孔组所喷出的燃气无法被有效点燃,通过将至少部分传火结构121与容腔连通,使得燃气可进入到传火结构121内,利用传火结构121与被点燃侧的火孔组连通,可以使得传火结构121内的燃气被引燃,在利用传火结构121内燃烧的燃气将未被点燃侧的火孔组所喷出的燃气进行引燃,从而实现燃烧器本体10的传火操作。
[0068]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分别设置在燃烧器本体10的相对两侧,其中,在第一火孔组13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火孔,在第二火孔组14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火孔。
[0069]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组13中,第一火孔的数量为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全部第一火孔在燃烧器本体10的按照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等间隔设置,也可以不等间隔设置),同样的,第二火孔组14中,第二火孔的数量为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全部第二火孔在燃烧器本体10的也按照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等间隔设置,也可以不等间隔设置)。
[0070] 另外,预设方向为燃烧器本体10的长度方向(燃烧器本体10尺寸最大的方向),通过将第一火孔组13中的多个第一火孔以及第二火孔组14中的多个第二火孔均沿燃烧器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能够增加燃烧器本体10上的火孔数量,进而能够增强燃烧器本体10的燃烧能力。
[0071] 此外,第一火孔组13中的第一火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多边形孔以及其它不规则形状的孔,同时第二火孔组14中的第二火孔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多边形孔以及其它不规则形状的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针对第一火孔以及第二火孔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0072]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5所示,燃烧器本体10包括两个部分,该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其中,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配合形成燃烧器本体10,容腔通过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配合形成。
[0073] 具体地,将燃烧器本体10设置成两个部分,并通过两个部分配合形成完成的燃烧器本体10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加工制造燃烧器本体10的便捷性,进而降低了燃烧器本体10的制造成本。
[0074]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5至图9所示,第一本体11为第一板状件,第二本体12为第二板状件,在第一板状件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型腔115,在第二板状件上形成有第二型腔123,当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连接固定后,第一型腔115与第二型腔123彼此扣合形成完整的容腔。当燃烧组件100用于烹饪器具时,燃气管路与容腔连通,以便燃气进入到容腔内,从而通过燃烧加热实现对食物的烹饪。
[0075] 另外,在燃烧器本体10上设有燃气入口15和空气入口111,其中,燃气入口15用于与燃气管路连接,空气入口111用于空气进入到容腔,设置燃气入口15和空气入口111,从而实现对燃气与空气以预设的比例进行混合,进而满足燃烧器本体10燃烧的需要。
[0076]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空气入口111开设在第一本体11上,如图1和图5所示,燃气入口15通过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合围形成。
[0077] 同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燃烧器本体10呈长条状结构,其中,空气入口111以及燃气入口15位于长条状结构的一端,容腔与传火结构121连通的位置至少包括长条状的另一端,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容腔内能够充满燃气,以保证燃气输出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燃烧器本体10燃烧过程中火焰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对食物烹饪的品质。
[0078] 此外,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可以通过焊接、螺钉连接、铆接或者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0079]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铆接进行连接固定。具体地,在第一本体11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有第一铆接压型114,在第二本体12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铆接压型124,当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配合时,第一铆接压型114和第二铆接压型124对应设置,利用压铆的方式将第一铆接压型114与第二铆接压型124铆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的连接固定。
[0080] 其中,如图7所示,第一铆接压型114为铆接孔(铆接孔为内凹孔,以此能够防止结构凸出,避免与刮伤装配人员或与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等),第二铆接压型124为铆接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铆接压型124为铆接孔,第一铆接压型114为铆接头),铆接头插入到铆接孔内,利用压铆设备使得铆接头发生形变,以将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铆接固定。铆接固定的方式便于装配,并且连接强度高且稳定性较好。另外,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的铆接点(第一铆接压型114与第二铆接压型124铆接固定后所形成的结构)为多个,以此来增加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连接固定的强度。
[008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组13形成在第一本体11上,第二火孔组14也形成在第一本体11上。
[0082] 具体地,第一本体11上分别设有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并且两个火孔组位于第一本体11的相反两侧上,通过将两个火孔组均设置在第一本体11上,从而可以实现在加工第一本体11时同步对两个火孔组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的便捷性,进而降低了加工制造的成本。
[0083]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位于第一本体11的相反两侧上具体地是指,沿第一本体11的长度方向(第一本体11尺寸最大的方向),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位于第一本体11的中线的两侧,并且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相对中线呈对称结构。
[008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组13形成在第二本体12上,第二火孔组14也形成在第二本体12上。
[0085] 具体地,第二本体12上分别设有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并且两个火孔组位于第二本体12的相反两侧上,通过将两个火孔组均设置在第二本体12上,从而可以实现在加工第二本体12时同步对两个火孔组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的便捷性,进而降低了加工制造的成本。
[0086]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位于第二本体12的相反两侧上具体地是指,沿第二本体12的长度方向(第二本体12尺寸最大的方向),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位于第二本体12的中线的两侧,并且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相对中线呈对称结构。
[008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中的一个形成在第一本体11上,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中的另一个形成在第二本体12上。
[0088] 具体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分别设有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并且两个火孔组位于燃烧器本体10的相反两侧上,通过将两个火孔组分别设置在两个本体上,从而可以实现在加工两个本体时同步对两个火孔组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的便捷性,进而降低了加工制造的成本。
[0089]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彼此配合后,两者之间具有结合位置,在结合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
[0090] 具体地,第一本体11为第一板状件,第二本体12为第二板状件,在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火孔压型113(火孔压型113为向第二本体12一侧形成的凸起结构,并通过冲压的方式进行加工形成),另一个为平板结构,当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彼此配合后,火孔压型113抵靠在平板结构上,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位于火孔压型113两侧的间隙形成了构成火孔组的火孔。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便于在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能够有效提高加工的便捷性,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的成本。
[0091]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6所示,在第一本体11上形成有火孔压型113,并且火孔压型113的数量为多个,全部火孔压型113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构成第一火孔组13,另一部分构成第二火孔组14,当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装配完成后,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同步形成,无需单独焊接等操作。
[0092]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传火结构121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1上,传火结构12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12上。
[0093] 具体地,通过将传火结构121设置在第二本体12或第一本体11上,从而提高了传火结构121布置的便捷性,进而能够满足不同燃烧器本体10的传火需求,使得燃烧器本体10的燃烧需求能够得到有效地满足。
[0094]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上下设置,第二本体12位于底部,第一本体11位于顶部,传火结构121设置在第二本体12上,同时,在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的结合位置的延伸方向上,传火结构121延伸设置。
[0095] 具体地,第二本体12的顶部尺寸大于第一本体11的底部尺寸,当第一本体11固定在第二本体12的顶部上时,第二本体12位于第一本体11的外侧具有剩余结构,其中,传火结构121形成在第二本体12的剩余结构上,并且使得传火结构121围绕这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的结合位置设置。
[0096] 以第一火孔组13喷出的燃气被点燃,第二火孔组14喷出的燃气被引燃为例,在燃烧器本体10进行燃烧时,燃气经第一火孔组13喷出,燃烧组件100的点火件20将喷出的燃气点燃,燃气然后形成的火焰沿传火结构121流动,并且通过穿过结构传递至第二火孔组14的位置,从而将第二火孔组14喷出的燃气引燃,进而实现燃烧器本体10的充分燃烧。
[0097] 通过上述传火结构121的设置方式,从而保证了第一火孔组13与第二火孔组14之间的有效传火,进而保证了燃烧器本体10的充分燃烧。
[0098] 需要理解的是,将传火结构121设置在第二本体12上,当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时,用户可自上而下观察到传火过程,实现了传火显性化。
[0099]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传火结构1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燃段1211、传火段1212以及第二引燃段1213。其中,第一火孔组13与第一引燃段1211对应设置,第二火孔组14与第二引燃段1213对应设置,传火段1212将第一引燃段1211和第二引燃段1213连通,并且容腔与传火段1212连通。
[0100] 具体地,燃烧组件100中的点火件20通常设置在火孔组的某一位置上,例如位于第一火孔组13远离传火段1212的端部,当点火件20将靠近其的火孔所喷出的燃气点燃后,利用第一引燃段1211将全部的第一火孔组13点燃,当火焰沿第一引燃段1211到达传火段1212时,容腔进入传火段1212的燃气被引燃,火焰继续沿传火段1212流动,当火焰流动至传火段1212与第二引燃段1213时,火焰将经第二火孔组14喷出的燃气引燃,并且通过火焰沿第二引燃段1213的流动使得所有第二火孔组14所喷出的燃气被全部引燃。
[0101] 利用两个引燃段和传火段1212的配合,从而实现了燃烧器本体10的有效引燃,进而保证了燃烧器本体10的充分燃烧。
[0102]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燃段1211和第二引燃段1213平行间隔设置,传火段1212将第一引燃段1211和第二引燃段1213的一个端部连接,以便燃烧器本体10在燃烧过程中,第一火孔组13与第二火孔组14能够充分被点燃,进而保证了燃烧器本体10的燃烧效果。
[0103] 另外,第一引燃段1211可通过第二本体12的第一翻边形成,第一翻边与第一本体11之间(第一本体11具有第一火孔组13的位置)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第一通道,该第一通道即为第一引燃段1211。
[0104] 同样的,第二引燃段1213也可通过第二本体12的第二翻边形成,第二翻边与第一本体11之间(第一本体11具有第二火孔组14的位置)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即为第一引燃段1211。
[0105]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火孔组13与第一引燃段1211与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地,通过将第一火孔组13与第一引燃段1211与的延伸方向设置成一致,从而能够缩短引燃路径,实现了第一火孔组13所喷出的燃气的快速被引燃。
[0106]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火孔组14与第二引燃段1213与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地,通过将第二火孔组14与第二引燃段1213与的延伸方向设置成一致,从而能够缩短引燃路径,实现了第二火孔组14所喷出的燃气的快速被引燃。
[0107] 进一步地,传火段1212通过连通结构与燃烧器本体10的容腔连通,该连通结构为连通孔组。具体地,设置连通孔组,实现了容腔与传火段1212的有效连通,以便容腔内的燃气能够进入到传火段1212,进而利用传火段1212实现对两个孔组的传火操作,以便燃烧器本体10能够充分燃烧。
[0108] 需要指出的是,连通孔组包括至少一个连通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连通孔组包括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连通孔,并且全部连通孔沿传火段12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连通孔,从而提高了进入到传火段1212的燃气量,保证了传火的效果,进而有效保证第一火孔组13与第二火孔组14的有效传火。
[0109]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二本体12上形成有多个分火压型125(向靠近第一本体11的一侧凸起形成),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的对应位置为平板结构,当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连接固定后,位于分火压型125两侧即构成的连通孔。分火压型125通过冲压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从而能够降低制造的成本,使得燃烧组件100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0110] 需要理解的是,分火压型125也可以形成在第一本体11上,分火压型125形成在第一本体11上的结构与分火压型125形成在第二本体12上的结构呈相反结构,具体可参见分火压型125形成在第二本体12上的结构。
[0111]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图8和图9所示,在燃烧器本体10还设置有稳焰结构122,稳焰结构122位于连通孔组的外侧并与连通孔组间隔设置,传火段1212形成在稳焰结构122与连通孔组之间。
[0112] 具体地,通过设置稳焰结构122,使得传火段1212形成通道状结构,当进行传火操作时,能够保证火焰有效沿传火段1212流动,进而保证了传火的效果。
[0113]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本体11上设有传火压型112,该传火压型112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在第一本体11上。当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连接固定后,传火压型112位于传火段1212的上方(传火压型112与稳焰结构122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传火压型112,进一步避免了外界对传火过程的影响,使得传火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0114]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燃烧组件100还包括点火件20和火焰检测件30,点火件20和火焰检测件30分别连接在燃烧器本体10上,火焰检测件30与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中一个对应设置,点火件20与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中另一个对应设置。
[0115] 通过设置点火件20,利用点火件20对燃气进行点燃操作,通过设置火焰检测件30,实现了对火焰位置的检验,进而实现对燃烧器燃烧效果的检测。
[0116] 另外,点火件20和火焰检测件30通过安装架40安装固定在燃烧器本体10上,并且点火件20和火焰检测件30位于燃烧器本体远离传火结构121的传火段1212的一端,利用点火件20将一侧的火孔组点燃,利用火焰检测件30检测另一侧的火孔组位置是否被引燃,以此来保证燃烧器本体10能够充分燃烧。
[0117] 需要指出的是,点火件20为点火针,火焰检测件30为火焰传感器。
[0118]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根据如上燃烧组件100。
[0119]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当利用燃烧组件100对燃气进行燃烧时,燃烧组件100的点火件20点燃一侧的火孔组所喷出的燃气,利用传火结构121将另一侧的火孔组所喷出的燃气点燃,以利用燃烧器本体10对燃气进行燃烧,从而利用燃烧的热量实现对食物的烹饪。在燃烧器本体10上形成传火结构121,并利用传火结构121将第一火孔组13和第二火孔组14连通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设置稳焰板等结构,从而实现了结构上的简化以及装配工序的简化,进而降低了燃烧组件100的制造成本。
[0120]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烹饪器具为燃气烤箱(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为燃气灶等),该燃气烤箱的其它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01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燃烧组件相关技术
组件烹饪相关技术
孙克磊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