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车载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兴起,小型化摄像光学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且由于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便携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光学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多采用多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要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体积小且像差被充分补正的长焦摄像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37] (第一实施方式)
[0038]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共包含五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L1、光圈S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五透镜L5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两片滤光片:GF1、GF2。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为玻璃材质,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第四透镜L4为玻璃材质,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适当选取玻璃镜片可以提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性能,同时使得系统在极寒和极热的工作温度下能够工作稳定,保证其极佳的成像品质。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0040] 第一透镜L1和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球面,其余透镜均为非球面透镜,将部分透镜的表面设计为球面可以降低制造难度。
[0041]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为n1,满足下列关系式:1.70≤n1≤2.20,规定了第一透镜L1折射率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可以有效校正色差。
[0042]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0.10≤R5/R6≤0.90,此关系式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关系式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着程度,有效校正色差,使色差|LC|≤1.2μm。
[0043]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0.75≤f4/f≤1.55,此关系式规定了第四透镜L4和摄像光学镜头10总焦距f的比值,可以有效地平衡系统的场曲量,使中心视场的场曲偏移量小于0.02mm。
[0044]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所述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满足下列关系式:0.60≤d2/d3≤3.0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2与第二透镜L2轴上厚度d3的比值,在关系式范围内有助于压缩摄像光学镜头10的总长。
[0045]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满足下列关系式:0.90≤R9/d9≤4.00,该关系式规定了第五透镜L5物侧面中心曲率半径R9和第五透镜L5轴上厚度d9的比值,当关系式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助于第五透镜L5修正像侧端的离轴像差,同时可有效缩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以达到微型化的目的。
[0046]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为n4,满足下列关系式:1.70≤n4≤2.20,规定了第四透镜L4折射率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可以有效校正色差。
[0047] 摄像光学镜头10的工作波长为805纳米到975纳米之间,工作温度范围为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85摄氏度之间。
[0048]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0049] 定义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1.14≤f1/f≤4.89,规定了第一透镜L1焦距f1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的比值,在此范围内,有助于实现超广角。优选地,满足1.82≤f1/f≤3.91。
[0050]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5.14≤(R1+R2)/(R1‑R2)≤‑1.05,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形状,在此范围内,有助于实现超广角。优选地,满足‑3.21≤(R1+R2)/(R1‑R2)≤‑1.31。
[0051] 所述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1/TTL≤0.19,在关系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3≤d1/TTL≤0.15。
[0052]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005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1.36≤f2/f≤6.40,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平衡系统的场曲量。优选地,满足2.17≤f2/f≤5.12。
[0054]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6.45≤(R3+R4)/(R3‑R4)≤‑1.05,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此范围内,有利于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减小摄像光学镜头10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4.03≤(R3+R4)/(R3‑R4)≤‑1.31。
[0055] 所述第二透镜L2还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3/TTL≤0.06,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3≤d3/TTL≤0.05。
[0056]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0057]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5.98≤f3/f≤‑0.49,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3.74≤f3/f≤‑0.61。
[0058] 所述第三透镜L3还满足下列关系式:‑16.58≤(R5+R6)/(R5‑R6)≤‑0.82,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此范围内,可以减小光线的偏折程度,有效校正色差。优选地,满足‑10.36≤(R5+R6)/(R5‑R6)≤‑1.03。
[0059] 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5/TTL≤0.07,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3≤d5/TTL≤0.05。
[0060]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0061]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1.00≤(R7+R8)/(R7‑R8)≤1.45,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此范围内,有利于修正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散和畸变,使畸变|Distortion|≤35.0%,减少暗角产生的可能性。优选地,满足‑0.63≤(R7+R8)/(R7‑R8)≤1.16。
[0062] 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满足下列关系式:0.07≤d7/TTL≤0.28,在关系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12≤d7/TTL≤0.22。
[0063]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第五透镜也可以具有负屈折力。
[0064]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9.16≤f5/f≤6.22,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优选地,满足‑5.72≤f5/f≤4.97。
[0065]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6.54≤(R9+R10)/(R9‑R10)≤137.13,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此范围内,有利于修正摄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减少暗角产生的可能性。优选地,满足‑10.34≤(R9+R10)/(R9‑R10)≤109.71。
[0066] 所述第五透镜L5还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9/TTL≤0.31,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6≤d9/TTL≤0.25。
[0067] 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FOV,满足下列关系式:FOV≥65.89°,从而有利于实现广角化。优选的,满足FOV≥66.56°。
[0068]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为IH,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2.77,从而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TTL/IH≤2.69。
[0069]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光圈值FNO小于或等于2.10,从而实现大光圈,摄像光学镜头10成像性能好。
[0070] 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能够满足大光圈、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根据该摄像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摄像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车载镜头、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0071]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中心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0072]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0073] 光圈值FNO:是指摄像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和入瞳直径的比值。
[0074]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0075]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0076] 【表1】
[0077]
[0078]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0079] S1:光圈;
[0080] R: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半径;
[0081]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2]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3]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4]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5]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6]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7]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8]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9]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90]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91] R11:光学过滤片GF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92] R12:光学过滤片GF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93] R13:光学过滤片GF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94] R14:光学过滤片GF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95] d:透镜的轴上厚度、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0096]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97]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0098]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99]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0100]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01]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0102]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03]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0104]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05]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0106]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107] d11:光学过滤片GF1的轴上厚度;
[0108] d12:光学过滤片GF1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2的轴上距离;
[0109] d13:光学过滤片GF2的轴上厚度;
[0110] d14:光学过滤片GF2的像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
[0111] nd:d线的折射率(d线为波长为905nm的绿光);
[0112]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0113]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0114]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0115]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0116]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0117] ndg1:光学过滤片GF1的d线的折射率;
[0118] ndg2:光学过滤片GF2的d线的折射率;
[0119] vd:阿贝数;
[0120]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0121]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0122]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0123]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0124]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0125] vg1:光学过滤片GF1的阿贝数;
[0126] vg2:光学过滤片GF2的阿贝数。
[0127]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28] 【表2】
[0129]
[0130]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下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0131] z=(cr2)/{1+[1‑
[0132] (k+1)(c2r2)]1/2}+A4r4+A6r6+A8r8+A10r10+A12r12+A14r14+A16r16+A18r18+A20r20(1)[0133]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是非球面系数,c是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r是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z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r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0134] 表3、表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0135] 【表3】
[0136]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P1R1 0 /
P1R2 0 /
P2R1 1 0.585
P2R2 1 0.355
P3R1 1 0.955
P3R2 1 0.915
P4R1 0 /
P4R2 0 /
P5R1 1 0.875
P5R2 1 0.995
[0137] 【表4】
[0138]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P1R1 0 /
P1R2 0 /
P2R1 1 0.915
P2R2 1 0.595
P3R1 0 /
P3R2 1 1.385
P4R1 0 /
P4R2 0 /
P5R1 1 2.115
P5R2 1 2.275
[0139]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805nm、840nm、875nm、905nm、940nm及975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905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40] 后出现的表21示出各实施例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0141] 如表2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014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入瞳直径ENPD为2.268mm,全视场像高IH为3.092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67.2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满足大光圈、超薄化、温度性能好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43] (第二实施方式)
[0144]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45]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
[0146]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0147] 【表5】
[0148]
[0149]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50] 【表6】
[0151]
[0152] 表7、表8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0153] 【表7】
[0154]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反曲点位置3
P1R1 0 / / /
P1R2 0 / / /
P2R1 1 0.565 / /
P2R2 1 0.355 / /
P3R1 0 / / /
P3R2 1 0.915 / /
P4R1 0 / / /
P4R2 0 / / /
P5R1 1 0.785 / /
P5R2 3 0.915 2.085 2.475
[0155] 【表8】
[0156]
[0157]
[0158]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805nm、840nm、875nm、905nm、940nm及975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905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8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59] 如表2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016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的入瞳直径ENPD为2.106mm,全视场像高IH为3.092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69.6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满足大光圈、超薄化、温度性能好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61] (第三实施方式)
[0162]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6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
[0164]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
[0165]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0166] 【表9】
[0167]
[0168]
[0169] 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70] 【表10】
[0171]
[0172]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0173] 【表11】
[0174]
[0175]
[0176] 【表12】
[0177]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0 /
P1R2 0 /
P2R1 1 0.905
P2R2 1 0.625
P3R1 0 /
P3R2 1 1.495
P4R1 0 /
P4R2 0 /
P5R1 1 1.715
P5R2 1 2.385
[0178]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805nm、840nm、875nm、905nm、940nm及975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905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2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79] 以下表21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018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的入瞳直径ENPD为2.152mm,全视场像高IH为3.092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68.6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满足大光圈、超薄化、温度性能好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81] (第四实施方式)
[0182]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83]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
[0184] 表13、表14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设计数据。
[0185] 【表13】
[0186]
[0187] 表14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88] 【表14】
[0189]
[0190] 表15、表16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0191] 【表15】
[0192]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P1R1 0 /
P1R2 0 /
P2R1 1 0.575
P2R2 1 0.305
P3R1 1 0.965
P3R2 1 1.035
P4R1 0 /
P4R2 0 /
P5R1 1 0.905
P5R2 1 1.135
[0193] 【表16】
[0194]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0 /
P1R2 0 /
P2R1 1 0.885
P2R2 1 0.485
P3R1 0 /
P3R2 1 1.575
P4R1 0 /
P4R2 0 /
P5R1 1 2.035
P5R2 1 2.525
[0195] 图14、图15分别示出了波长为805nm、840nm、875nm、905nm、940nm及975nm的光经过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6则示出了波长为905nm的光经过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6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96] 以下表21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0197]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40的入瞳直径ENPD为2.059mm,全视场像高IH为3.092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70.9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40满足大光圈、超薄化、温度性能好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98] (对比实施方式)
[0199] 对比实施方式的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200] 在对比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为塑料透镜。
[0201] 图17所示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
[0202] 表17、表18示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的设计数据。
[0203] 【表17】
[0204]
[0205] 表18示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206] 【表18】
[0207]
[0208]
[0209] 表19、表20示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0210] 【表19】
[0211]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P1R1 0 / /
P1R2 0 / /
P2R1 2 0.655 0.905
P2R2 2 0.325 1.015
P3R1 1 0.925 /
P3R2 1 0.935 /
P4R1 0 / /
P4R2 0 / /
P5R1 1 0.695 /
P5R2 1 0.715 /
[0212] 【表20】
[0213]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0 /
P1R2 0 /
P2R1 0 /
P2R2 1 0.535
P3R1 0 /
P3R2 1 1.395
P4R1 0 /
P4R2 0 /
P5R1 1 1.405
P5R2 1 1.765
[0214] 图18、图19分别示出了波长为805nm、840nm、875nm、905nm、940nm及975nm的光经过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20则示出了波长为905nm的光经过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20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215] 以下表21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对比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第一透镜为塑料透镜,不满足关系式1.70≤n1≤2.20。
[0216] 对比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50的入瞳直径ENPD为2.048mm,全视场像高IH为3.092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60.6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50的轴上、轴外色像差没有被充分补正。
[0217] 【表21】
[0218]
[0219]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