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跖骨远端Scarf截骨背侧矫形板

第一跖骨远端Scarf截骨背侧矫形板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第一跖骨远端Scarf截骨背侧矫形板。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足部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沿着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向外旋转,使得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与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不匹配,导致畸形的形成,医学上称为:拇外翻,针对于拇外翻矫正在手术过程中,将第一跖骨骨干轴线做一个较长的截骨平面,截骨起点起于靠近第一跖骨头1.5‑2cm位置,终点止点止于距离第一跖骨基底部2‑3cm位置;其次过第一跖骨远端起点向背侧做一个斜行截骨,截骨线与第一跖骨骨干轴线呈60°角;在第一跖骨远端终点向底侧做一个斜行截骨,截骨线与第一跖骨骨干轴线呈60°角,整个截骨线呈“Z”字形,截骨后,根据患者的畸形程度,将第一跖骨头水平外推至满意位置后,最后借助固定器械帮助对第一跖骨的截骨面进行固定;
[0003] 现有的固定器械为螺钉或钢板,但螺钉对截骨面的固定效果不可靠并且容易引发关节炎等并发症,钢板对截骨面积的固定效果稳定,但钢板增强了骨干的机械应力,钢板承受了生理应力的传导,使截骨端的应力不能直接有效的传导,出现应力遮挡现象,会导致截骨延迟愈合、不愈合等现象;
[0004] 为此无论是螺钉还是钢板纠正第一跖骨关节面和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相对位置关系的效果较差,导致术后存在多种不良情况发生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第一跖骨远端Scarf截骨背侧矫形板,包括第一截骨板1、过渡段2、第二截骨板3、第一内螺纹8和三个第二内螺纹9,所述过渡段2与所述第一截骨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过渡段2的一侧,所述第二截骨板3与所述过渡段2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截骨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截骨板1具有第一固定孔4和第二固定孔5,所述过渡段2具有第三固定孔6,所述第二截骨板3具有三个第四固定孔7,所述第一内螺纹8与所述过渡段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孔6内侧壁,三个所述第二内螺纹9分别与所述第二截骨板3固定连接,分别与位于所述第四固定孔7内侧壁。
[00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常规治疗时,在第一跖骨头内背侧切开一个3‑5cm长的切口,软组织切口长度至少减短50%,避免了长切口和广泛的软组织剥离,降低了切口对软组织血供的影响,术后软组织能快速愈合,剥离软组织直到可看见第一跖骨头和部分第一跖骨干。使用摆锯,根据需要沿着第一跖骨干做2‑4cm长的截骨平面,其次过第一跖骨远端起点向背侧做一个斜行截骨,截骨线与第一跖骨骨干轴线呈60°角;在第一跖骨远端终点向底侧做一个斜行截骨,截骨线与第一跖骨骨干轴线呈60°角,整个截骨线呈“Z”字形,在截骨面中心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利用两颗松质骨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截骨板1的所述第一固定孔4和所述第二固定孔5,将所述第一截骨板1固定在所述第一跖骨头上,使得截骨板与第一跖骨头坚强固定,不产生微动,将跖骨头和所述第一截骨板1绕克氏针旋转,改变第一跖骨关节面和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相对位置关系,利用三颗2.4或者2.7的皮质骨螺钉穿过所述第二截骨板3的所述第四固定孔7,将所述第二截骨板3固定在第一跖骨头上,皮质骨螺钉需要打到对侧,形成双皮质骨固定,使得截骨板主体与节第一跖骨干之间坚强固定,不产生微动,去掉克氏针,利用相同规格皮质骨螺钉穿过所述过渡段2的所述第三固定孔6,将所述过渡段2固定在第一跖骨头上,再次确保术后跖骨头是绕截骨平面中心旋转,不会出现术后固定失败,最后由内而外依次缝合软组织,结束手术。在经皮微创手术时,透视下,用磨钻在皮下做2‑4cm长的短Scarf截骨,截骨长度至少减短50%,避免了长截骨平面带来的骨量丢失,降低了截骨平面对骨内血供的影响,术后截骨面快速长出新生骨,降低畸形矫正手术为患者生活带来的影响。在第一跖骨头背侧做一横向切口,切口长度1‑2cm,剥离软组织直到看见跖骨头,利用两颗2.4或2.7的松质骨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截骨板1的所述第一固定孔4和所述第二固定孔5,将所述第一截骨板1固定在所述第一跖骨头上,使得所述第一截骨板1与跖骨头坚强固定,不产生微动。透视下,在背侧切一小口(可植入2.4或者2.7螺钉即可),垂直于截骨面中心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将第一跖骨头和所述第一截骨板1一起绕着克氏针向外旋转,根据需要旋转到指定的角度。透视下,在近端骨干背侧做3个独立小切口,利用三颗2.4或者2.7的皮质骨螺钉穿过所述第二截骨板3的所述第四固定孔7,将所述第二截骨板3固定在第一跖骨头上,皮质骨螺钉需要打到对侧,形成双皮质骨固定,使得截骨板主体与节第一跖骨干之间坚强固定,不产生微动。去掉临时固定的克氏针,然后利用相同规格的皮质骨螺钉穿过所述过渡段2的所述第三固定孔6,将所述过渡段2固定在第一跖骨头上,再次确保术后跖骨头是绕截骨平面中心旋转,不会出现术后固定失败,最后依次缝合小切口和横向切口的软组织,结束手术,所述第三固定孔6和所述第四固定孔7内侧壁的所述第一内螺纹8和所述第二内螺纹9增加了皮质骨螺钉的阻力,从而增加了皮质骨螺钉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固定器械纠正第一跖骨关节面和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相对位置关系的效果较差,导致术后存在多种不良情况发生的现象的问题。
[003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孔4和所述第二固定孔5呈吕字排开;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四固定孔7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截骨板1的所述第二固定孔5到所述第三固定孔6处的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孔4处的截面;所述第三固定孔6和所述第四固定孔7的上方均呈锥形;所述第一截骨板1的所述第一固定孔4处截面与所述过渡段2呈10°‑20°的仰角;所述第一截骨板1与所述过渡段2呈斜L型。
[003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孔4和所述第二固定孔5使得穿过的两颗松质骨螺钉并排,所占空间更小,适应性更广,三个所述第四固定孔7沿骨干轴线均匀分布,以实现所述第二截骨板3与第一跖骨的坚强固定,所述第一截骨板1的所述第二固定孔5到所述第三固定孔6处的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孔4处的截面的设计使得所述第一截骨板1可进行二次预弯塑形,解决所述第一截骨板1与第一跖骨头解剖结构和第一跖骨头旋转后得形态不匹配等问题,皮质骨螺钉的固定螺钉帽与锥形完全匹配,以适应第一跖骨头与第一跖骨干得解剖结构,服帖性更好,L型形状与矫正后的第一跖骨形状更加匹配。
[0035] 本发明的第一跖骨远端Scarf截骨背侧矫形板,在常规治疗时,在第一跖骨头内背侧切开一个3‑5cm长的切口,软组织切口长度至少减短50%,避免了长切口和广泛的软组织剥离,降低了切口对软组织血供的影响,术后软组织能快速愈合,剥离软组织直到可看见第一跖骨头和部分第一跖骨干。使用摆锯,根据需要沿着第一跖骨干做2‑4cm长的截骨平面,其次过第一跖骨远端起点向背侧做一个斜行截骨,截骨线与第一跖骨骨干轴线呈60°角;在第一跖骨远端终点向底侧做一个斜行截骨,截骨线与第一跖骨骨干轴线呈60°角,整个截骨线呈“Z”字形,在截骨面中心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利用两颗松质骨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截骨板1的所述第一固定孔4和所述第二固定孔5,将所述第一截骨板1固定在所述第一跖骨头上,使得截骨板与第一跖骨头坚强固定,不产生微动,将跖骨头和所述第一截骨板1绕克氏针旋转,改变第一跖骨关节面和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相对位置关系,利用三颗2.4或者2.7的皮质骨螺钉穿过所述第二截骨板3的所述第四固定孔7,将所述第二截骨板3固定在第一跖骨头上,皮质骨螺钉需要打到对侧,形成双皮质骨固定,使得截骨板主体与节第一跖骨干之间坚强固定,不产生微动,去掉克氏针,利用相同规格皮质骨螺钉穿过所述过渡段2的所述第三固定孔6,将所述过渡段2固定在第一跖骨头上,再次确保术后跖骨头是绕截骨平面中心旋转,不会出现术后固定失败,最后由内而外依次缝合软组织,结束手术。在经皮微创手术时,透视下,用磨钻在皮下做2‑4cm长的短Scarf截骨,截骨长度至少减短50%,避免了长截骨平面带来的骨量丢失,降低了截骨平面对骨内血供的影响,术后截骨面快速长出新生骨,降低畸形矫正手术为患者生活带来的影响。在第一跖骨头背侧做一横向切口,切口长度1‑2cm,剥离软组织直到看见跖骨头,利用两颗2.4或2.7的松质骨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截骨板1的所述第一固定孔4和所述第二固定孔5,将所述第一截骨板1固定在所述第一跖骨头
上,使得所述第一截骨板1与跖骨头坚强固定,不产生微动。透视下,在背侧切一小口(可植入2.4或者2.7螺钉即可),垂直于截骨面中心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将第一跖骨头和所述第一截骨板1一起绕着克氏针向外旋转,根据需要旋转到指定的角度。透视下,在近端骨干背侧做3个独立小切口,利用三颗2.4或者2.7的皮质骨螺钉穿过所述第二截骨板3的所述第四固定孔7,将所述第二截骨板3固定在第一跖骨头上,皮质骨螺钉需要打到对侧,形成双皮质骨固定,使得截骨板主体与节第一跖骨干之间坚强固定,不产生微动。去掉临时固定的克氏针,然后利用相同规格的皮质骨螺钉穿过所述过渡段2的所述第三固定孔6,将所述过渡段2固定在第一跖骨头上,再次确保术后跖骨头是绕截骨平面中心旋转,不会出现术后固定失败,最后依次缝合小切口和横向切口的软组织,结束手术,所述第三固定孔6和所述第四固定孔7内侧壁的所述第一内螺纹8和所述第二内螺纹9增加了皮质骨螺钉的阻力,从而增加了皮质骨螺钉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固定器械纠正第一跖骨关节面和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相对位置关系的效果较差,导致术后存在多种不良情况发生的现象的问题。
[0036]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第一跖骨远端Scarf截骨背侧矫形板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