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景观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状屋顶景观中的雨水收集再利用展示景观系统。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发展比较落后。在传统的建筑雨水利用中,一般是屋顶的雨水通过落雨
管留到排水沟中,然后流入到雨水管道中,这种雨水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增加了雨水管道的
负担,另一方面也损失了宝贵的雨水资源。
[0003]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现状屋顶景观中的雨水收集再利用展示景观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8] 参照图1-2,一种现状屋顶景观中的雨水收集再利用展示景观系统,包括设置有建筑物和四周设有屋檐19的现状屋顶,建筑物顶部设置有现状斜屋面1,屋檐19下方设置有檐沟12和天沟13,且天沟13位于檐沟12下方,其中天沟13与现有的雨排水管连通,即进入到天沟13内的雨水流向现有的雨排水管道内;
[0029] 其中,屋檐19内侧壁局部设有景观墙3,景观墙3的下方设有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且景观墙3位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檐沟12的一处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之间连通;
[0030] 进一步的,檐沟12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之间设置有雨水引水管16,且雨水引水管16的两端分别与檐沟12和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连通设置,其中通过雨水引水管16的设置,实现檐沟12内雨水进入到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从而实现对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雨水补充
的技术效果,且采用雨水引水管16只是檐沟12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连通中实施例的一种;
[0031] 再进一步的,位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的雨水引水管16端部设置有第一浮球阀9,其中第一浮球阀9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则通过第一浮球阀9控制雨水引水管16的开合,这样当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雨水水面高于雨水引水管16时,第一浮球阀9关闭,则檐沟12内的雨水通过之后的落雨管14进入到天沟13内。
[0032] 需要说明的是:现状斜屋面1的边缘设置有收水槽2,景观墙3和部分屋檐19的顶部设置有集水槽4,其中景观墙3上的集水槽4与屋檐19上的积水槽4是可通过导流口实现连
通,这样雨水从现状斜屋面1流向收水槽2,再从收水槽2依次经过屋檐19上的积水槽4和导
流口向景观墙3上的集水槽4流,且收水槽2的出水口位于集水槽4的进水口上方,雨水收集
景观水池8的内底部设置有跌水槽7,跌水槽7位于集水槽4出水口的下方,落在现状斜屋面1上的雨水依次流过收水槽2、集水槽4和跌水槽7落向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这样雨水收集景
观水池8可对现状斜屋面1下流的雨水实现收集的技术效果,其雨水从跌水槽7落下后营造
景观。
[0033] 需要说明的是:檐沟12内竖直设置有落雨管14,落雨管14的下端贯穿檐沟12内底部并延伸至天沟13内,落雨管14的顶部高度高于檐沟12内底部,由于落雨管14的顶部与檐
沟12存在高度差,则檐沟12内的雨水优先通过雨水引水管16进入到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进而当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雨水高于雨水引水管16的高度后,且第一浮球阀9关闭,则檐
沟12内的雨水不断上涨,进而流向落雨管14顶部的进水口,则通过落雨管14流向底部的天
沟13内,再进一步的流向雨排水管道。
[0034] 需要说明的是: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的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有溢流管17,溢流管17贯穿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池壁并向外延伸,通过溢流管17设置可实现将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装
满后的雨水流入天沟13内,进而流向雨排水管道;
[0035] 进一步的,位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的溢流管17端部设置有第二浮球阀15,其中第二浮球阀15和第一浮球阀9一样均为现有技术,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即当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快池满溢出时,第二浮球阀15打开,则将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池水通过溢流管17导
向天沟13,进而防止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满的池水落向现状屋顶上。
[0036] 需要说明的是: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上设置有排空管18,排空管18贯穿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池壁并向外延伸,通过排空管18的设置,可实现当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需要清洗时,则可通过打开和关闭排空管18上的控制件控制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整体的水量,其中控
制件可采用密封塞或者水阀等部件,进而便于对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实现清洗的效果。
[0037] 进一步的,排空管18位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侧壁底部,且排空管18的底部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的内底部接触,如此设计,使得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池水在重力的作用
下可全部通过排空管18排向天沟13内。
[0038] 需要说明的是: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设置有盲管10,且盲管10贯穿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池壁并向外延伸,盲管10靠近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的一端设置有陶粒及透水土工布
11,其中盲管10设置在新建绿化带和铺装中,这样新建绿化带和铺装中的盲管10收集到地
面雨水后也会流向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通过陶粒及透水土工布11实现对盲管10的雨水实
现过滤的效果。
[0039] 最后,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设置有水泵5,且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的出水口位于集水槽4内,通过水泵5的设置,当未下雨时,水泵工作就会将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的雨水输送到集水槽4内,从而经过跌水槽7形成水帘景观;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
设置有压水机6,且压水机6的出水口连接有连接管,通过压水机6的设置可将雨水收集景观水池8内的雨水向外导出,从而对绿化实现浇灌,实现对雨水的利用。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