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及其测定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甘油三酯(TG)是3分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甘油三酯增高容易造成“血稠”,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
[0003] 血清中甘油三脂(TG)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酶法和色谱法3大类。化学法和色谱法因操作步骤繁多、技术要求高而不适于临床常规检测中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酶法检测血清TG水平,此方法分为一步法(对应使用的是单试剂)和两步法(对应使用的是双试剂),虽然方法略有不同,但反应原理相同:脂蛋白酯酶(LPL)催化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激酶(GK)催化甘油磷酸化,产生甘油-3-磷酸,在甘油磷酸氧化酶(GPO)催化下被氧化为磷酸二羟丙酮和H2O2,H2O2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和TOOS或其他酚类化合物在过氧化物酶(POD)的作用下发生Trinder反应形成醌亚胺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样品中甘油三酯浓度成正比。
[0004] 目前已产业化开发的主要为双试剂的TG检测试剂,而单试剂的TG检测试剂主要存在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 104498586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强的单试剂血清甘油三酯检测试剂,包括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谷氨酸钠缓冲液、脂蛋白脂肪酶、甘油激酶、过氧化物酶、甘油-3-磷酸氧化酶、牛血清白蛋白、4-氨基安替比林、十二烷基硫酸三乙醇胺、辅酶FAD、聚乙烯醇和过苯甲酸钠等。试剂中添加十二烷基硫酸三乙醇胺,能有效的保护脂蛋白脂肪酶的稳定性;试剂中加入了辅酶FAD和聚乙烯醇,能够有效地保护甘油-3-磷酸氧化酶中酶的活性基团使酶不易失活,从而提高酶的稳定性;试剂中加入了过苯甲酸钠,能够提高试剂对还原性物质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0005] 现有的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使用的稳定剂种类较多,虽然可以提高稳定性,但抗干扰能力往往不够理想,尤其对羟苯磺酸钙等药物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因此,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且抗干扰能力好的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组分均为常规市售产品,或可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获得。过氧化物酶PEO-302购自东洋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23] 实施例一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配方二)
[0024]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包括试剂R1,所述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2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8.462g/L、NaOH 2.238g/L、4-氨基安替比林61mg/L、三磷酸腺苷0.6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5-二甲氧基苯胺钠盐0.45g/L、谷氨酸钠3g/L、醋酸镁3.22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3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5g/L、甜菜碱溶液0.6ml/L。甜菜碱溶液的浓度为2mol/L。
[0025] 实施例二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
[0026]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包括试剂R1,所述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2KU/L、甘油激酶1KU/L、甘油磷酸氧化酶1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1KU/L、哌嗪-1,4-二乙磺酸10g/L、NaOH 4g/L、4-氨基安替比林70mg/L、三磷酸腺苷1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5-二甲氧基苯胺钠盐0.8g/L、谷氨酸钠5g/L、醋酸镁3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5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8g/L、甜菜碱溶液0.8ml/L。甜菜碱溶液的浓度为
2mol/L。
[0027] 实施例三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
[0028]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包括试剂R1,所述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4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6g/L、NaOH 2g/L、4-氨基安替比林55mg/L、三磷酸腺苷1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0.5g/L、谷氨酸钠2g/L、醋酸镁4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5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6g/L、甜菜碱溶液0.6ml/L。甜菜碱溶液的浓度为2mol/L。
[0029] 对比例1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配方一)
[0030]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包括试剂R1,所述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2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8.462g/L、NaOH 2.238g/L、4-氨基安替比林61mg/L、三磷酸腺苷0.6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5-二甲氧基苯胺钠盐0.45g/L、谷氨酸钠3g/L、醋酸镁3.22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3mg/L、山梨酸钾1g/L。
[0031] 配方一与配方二的区别在于:不含聚乙二醇6000和甜菜碱。
[0032] 对比例2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
[0033]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包括试剂R1,所述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2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8.462g/L、NaOH 2.238g/L、4-氨基安替比林61mg/L、三磷酸腺苷0.6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5-二甲氧基苯胺钠盐0.45g/L、谷氨酸钠3g/L、醋酸镁3.22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3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5g/L。
[0034] 对比例2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不含甜菜碱。
[0035] 对比例3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
[0036]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包括试剂R1,所述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2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8.462g/L、NaOH 2.238g/L、4-氨基安替比林61mg/L、三磷酸腺苷0.6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5-二甲氧基苯胺钠盐0.45g/L、谷氨酸钠3g/L、醋酸镁3.22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3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5g/L、过苯甲酸钠0.5g/L。
[0037] 对比例3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不含甜菜碱,含过苯甲酸钠。
[0038] 试验例一不同测定试剂盒的样品检测对比
[0039] 实验试剂:上述配方一和配方二,以及市售TG测定试剂盒(包括单试剂R1,但成分与本发明不同,以下简称为市售组)。分别将上述实验试剂用于甘油三酯的检测,用AU400生化分析仪同时定标同时测定40例血清样品,结果如表1所示。
[0040] 表1不同试剂盒测定40例血清样品的结果(单位:mmol/L)
[0041]
[0042] 经统计,市售组测定结果与配方一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0.9993、市售组测定结果与配方二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0.9996、配方一测定结果与配方二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0.9997,说明相关性良好,试剂R1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甜菜碱不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配方一和配方二与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产品无明显差异,结果准确可靠。
[0043] 试验例二不同测定试剂盒的加速稳定性考察
[0044] 对配方一和配方二分别进行37度加速破坏性实验,以考察其组分的稳定性,结果如表2所示。
[0045] 37度加速破坏性实验:指把试剂装在瓶子里并密封保存,放在37度水浴箱里面,进行加速破坏性实验,37度破坏性实验1周的时间相当于一般储存温度(2~8度)保存1年。
[0046] 表2配方一和配方二经加速破坏性实验1周后的样品检测结果(单位:mmol/L)[0047]
[0048] 从表2可知,未加速时,配方一的40例样品检测结果平均值为1.21,配方二的检测结果平均值为1.23,与配方一基本相当;经37度加速破坏性实验1周后,配方一的检测结果平均值为0.73,配方二的检测结果平均值为1.15。
[0049] 配方一经破坏性实验1周后的样品检测结果均显著下降,平均下降幅度达到了39.7%,而配方二由于含量一定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甜菜碱,经破坏性实验1周后的样品检测结果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平均下降幅度仅为6.5%,属于合理范围。平均下降幅度=(未加速时的均值-加速1周的均值)/未加速时的均值。
[0050] 为考察配方一经37度加速1周后的检测结果显著下降的具体原因,进行以下实验:分别在配方一经过37度加速1周后的R1中分别补加其主要组分过氧化物酶PEO-302或甘油磷酸氧化酶GPO,加入量分别为相应初始浓度的50%,然后分别检测试剂1至试剂4的结果如表3所示。
[0051] 试剂1:R1未经加速;
[0052] 试剂2:R1经37度加速1周;
[0053] 试剂3:R1经37度加速1周,并在R1中补加入PEO-302 1KU/L;
[0054] 试剂4:R1经37度加速1周,并在R1中补加入GPO 2KU/L。
[0055] 表3试剂1至试剂4的样品检测结果(单位:mmol/L)
[0056]样品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试剂1 1.45 1.09 1.25 1.01 0.96 0.99 1.33 1.56 1.68 1.25
试剂2 0.85 0.76 0.67 0.59 0.54 0.58 0.69 0.85 1.06 0.77
试剂3 0.78 0.72 0.61 0.55 0.49 0.66 0.73 0.91 0.99 0.80
试剂4 1.39 1.05 1.23 1.06 0.92 0.94 1.39 1.54 1.60 1.21
样品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试剂1 1.33 0.35 1.59 1.11 1.49 0.88 1.33 0.46 1.52 0.88
试剂2 0.71 0.19 0.88 0.65 0.90 0.51 0.55 0.25 0.82 0.54
试剂3 0.62 0.22 0.79 0.66 0.92 0.59 0.46 0.27 0.91 0.63
试剂4 1.24 0.32 1.56 1.19 1.43 0.85 1.30 0.41 1.39 0.86
样品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试剂1 1.57 0.86 1.32 0.88 1.39 1.59 1.18 1.34 1.31 1.45
试剂2 0.83 0.51 0.71 0.64 0.82 0.78 0.69 0.76 0.64 0.81
试剂3 0.90 0.39 0.66 0.62 0.85 0.83 0.67 0.81 0.69 0.72
试剂4 1.22 0.83 1.37 0.86 1.33 1.55 1.14 1.31 1.29 1.24
样品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试剂1 1.27 1.04 0.55 1.43 1.32 1.26 0.43 1.70 1.44 0.66
试剂2 0.72 0.59 0.32 0.83 0.59 0.65 0.22 0.93 0.78 0.41
试剂3 0.68 0.54 0.29 0.62 0.54 0.61 0.23 0.87 0.74 0.39
试剂4 1.17 1.04 0.53 1.37 1.31 1.20 0.36 1.69 1.41 0.65
[0057] 从表3可知:1.试剂1(不补加PEO-302和GPO)经加速实验后测值与试剂1有明显差异;2.试剂3(单独补加入PEO-302)经加速实验后测值与试剂1有明显差异,与试剂2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试剂R1中PEO-302没有失活;3.试剂4(单独补加入GPO)经加速实验后测值与试剂1无明显差异,与试剂2的测值相比有明显增加,说明试剂R1中GPO有明显失活。
[0058] 进一步,通过活性测定法分别检测配方一的R1试剂和配方二的R1试剂在未加速和37度加速1周时的GPO的活力,各检测20次,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0059] 表4配方一的R1试剂检测的GPO活力(单位:KU/L)
[0060]
[0061] 表5配方二的R1试剂检测的GPO活力(单位:KU/L)
[0062]
[0063]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配方一经加速1周,GPO失活严重,失活比例达到了39.3%,而配方二由于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甜菜碱,GPO失活仅为3.8%,说明聚乙二醇6000和甜菜碱对GPO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0064] 试验例三聚乙二醇6000和甜菜碱在试剂R1中的用量考察
[0065] 配方一如下: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4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6g/L、NaOH 2g/L、4-氨基安替比林55mg/L、三磷酸腺苷1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0.5g/L、谷氨酸钠2g/L、醋酸镁4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5mg/L、山梨酸钾1g/L。
[0066] 配方二如下: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4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6g/L、NaOH 2g/L、4-氨基安替比林55mg/L、三磷酸腺苷1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0.5g/L、谷氨酸钠2g/L、醋酸镁4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5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5g/L、甜菜碱溶液0.6ml/L。甜菜碱溶液的浓度为2mol/L。
[0067] 配方三如下: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4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6g/L、NaOH 2g/L、4-氨基安替比林55mg/L、三磷酸腺苷1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0.5g/L、谷氨酸钠2g/L、醋酸镁4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5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2g/L、甜菜碱溶液0.4ml/L。甜菜碱溶液的浓度为2mol/L。
[0068] 配方四如下: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4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6g/L、NaOH 2g/L、4-氨基安替比林55mg/L、三磷酸腺苷1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0.5g/L、谷氨酸钠2g/L、醋酸镁4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5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8g/L、甜菜碱溶液0.8ml/L。甜菜碱溶液的浓度为2mol/L。
[0069] 配方五如下: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4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6g/L、NaOH 2g/L、4-氨基安替比林55mg/L、三磷酸腺苷1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0.5g/L、谷氨酸钠2g/L、醋酸镁4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5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11g/L、甜菜碱溶液1.1ml/L。甜菜碱溶液的浓度为2mol/L。
[0070] 配方六如下: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脂蛋白酯酶1KU/L、甘油激酶0.5KU/L、甘油磷酸氧化酶4KU/L、过氧化物酶PEO-302 2KU/L、哌嗪-1,4-二乙磺酸6g/L、NaOH 2g/L、4-氨基安替比林55mg/L、三磷酸腺苷1g/L、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0.5g/L、谷氨酸钠2g/L、醋酸镁4g/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5mg/L、山梨酸钾1g/L、聚乙二醇6000 15g/L、甜菜碱溶液0.6ml/L。甜菜碱溶液的浓度为2mol/L。
[0071] 为考察聚乙二醇6000和甜菜碱在试剂R1中的用量,通过活性测定法分别检测配方一至配方六在未加速和37度加速1周时GPO的活力,结果如表6所示。
[0072] 表6配方一至配方六在未加速和37度加速1周时GPO的活力(单位:KU/L)[0073]
[0074] 从表6可以看出,配方一的GPO失活严重,失活比例达到了39.9%,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甜菜碱后的配方二至配方六失活比例依次为:3.5%,19.5%,4.0%,4.3%,2.8%。说明聚乙二醇6000在试剂R1中的加样量5~15g/L且甜菜碱溶液的加样量0.4~
1.1ml/L时均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0075] 此外,分别对配方一至配方六的配方反应曲线进行检测,配方一至配方四反应迅速,而配方五和配方六反应较慢,配方二的反应曲线如图1所示,配方六的反应曲线如图2所示。说明聚乙二醇6000在试剂R1中的加样量达到11g/L且甜菜碱的加样量达到1.1ml/L或者聚乙二醇6000在试剂R1中的加样量达到15g/L且甜菜碱的加样量达到0.6ml/L时会对配方中成分产生一定的抑制,导致反应不能迅速进行。
[0076] 因此,配方二(聚乙二醇6000的加入量为5g/L、甜菜碱的加样量为0.6ml/L)的综合效果最佳。
[0077] 试验例四测定试剂盒的抗干扰能力测试
[0078] 人血清成分复杂,其中的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等可引起试剂盒测定的干扰,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检测临床样品胆红素、血红蛋白浓度,筛选合适浓度样品。取一份无溶血血清样品,分成若干份,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干扰物(胆红素、血红蛋白或羟苯磺酸钙),分别使用配方一、配方二、对比例2以及对比例3的试剂盒对添加胆红素、血红蛋白或羟苯磺酸钙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甘油三酯,剩余2份未加干扰物,进行抗干扰能力测试。相对偏差(%)=(加入干扰物质-未加)/未加。
[0079] 检测结果如表7至表9所示。
[0080] 表7试剂盒的抗胆红素干扰能力测试结果
[0081]
[0082] 注:胆红素0指胆红素的浓度为0μmol/L,胆红素140指胆红素的浓度为140μmol/L。
[0083] 表8试剂盒的抗血红蛋白干扰能力测试结果
[0084]
[0085] 注:血红蛋白0指血红蛋白的浓度为0g/L,血红蛋白2.2指血红蛋白的浓度为2.2g/L。
[0086] 表9试剂盒的抗羟苯磺酸钙干扰能力测试结果
[0087]
[0088] 注:羟苯磺酸钙0指羟苯磺酸钙的浓度为0mg/L,羟苯磺酸钙50指羟苯磺酸钙的浓度为50mg/L。
[0089] 由表7至表9可知,随着血清中含有的干扰物胆红素、血红蛋白或羟苯磺酸钙浓度增大,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上升,尤其是当胆红素达到340μmol/L、血红蛋白达到4.2g/L、羟苯磺酸钙达到150mg/L时,对甘油三酯检测的产生干扰较大。其中,以配方二的相对偏差最小,干扰物胆红素的浓度为340μmol/L时的相对偏差为4.6%,远低于配方一、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相对偏差;干扰物血红蛋白的浓度为4.2g/L时的相对偏差为6.8%,远低于配方一、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相对偏差;干扰物羟苯磺酸钙的浓度为150mg/L时的相对偏差为8.2%,远低于配方一、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相对偏差。可见,本发明提供的配方二可显著降低胆红素、血红蛋白和羟苯磺酸钙的干扰,抗干扰能力较强。
[009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给的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显著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反应速度快,检测准确性好。
[009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