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无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以水为冷/热源的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一般建筑,尤其是既有建筑的门窗由于气密性和保温性差,门窗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50%,同时,为防雾霾对室内空气的污染,需在外墙上增开各种进排风洞口,增设新风净化通风系统,因而,造成室内冷热源的损失和外墙保温性的下降;建筑能耗进一步提升。而对于地暖系统,一般来说是三分产品七分安装,但如上所述,门窗能耗过高,外墙预留洞口多、热损失大,即使地暖系统安装再好,外墙保温再不错,也由于门窗能耗过大,外墙开洞能耗过多,也难以保证供暖温度,尤其对于空气源热泵系统出水温度只有40℃左右的低温水来说,尽管集中供暖水温高,能满足供暖要求,但由于能耗过大,造成运行成本高,碳排放大。此外,如何利用辐射供暖地面末端水暖盘管系统,在夏季时走经空气源热泵或地源热泵制冷设备制冷水供冷,并解决供冷时,地面易结露返潮,以及冷气下沉淤积在地板内,释放不到空间来,舒适度不佳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暖界的一大难题。
而现有“保温模块辐射供暖供冷地面及通风空调系统”专利技术,由于利用传统保温模块沟槽内的地暖管线外壁与沟槽内壁之间的缝隙作为除湿散热风道等技术手段,起不到通气除湿散热的作用,因此,上述难题仍未得到解决。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了更清楚的表达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0] 本发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包括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通风空调系统9及保温通风窗10;所述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自下往上依次由通风保温模块本体1、地暖管线2与分集水器2′、除湿散热送风管3、除湿散热风道4、除湿散热集风管3′、空调地送风管5、防潮导热层6、抗裂水泥砂浆填充层7、粘结层7′及地面饰面板8构成;
所述通风保温模块本体1,由标准直槽板1Z和两端弯槽板1W1和1W2拼装而成;所述标准直槽板1Z由通风保温模块1-1和导热层1-11′组成;
所述通风空调系统9,由热回收送风系统9A、地面除湿通风空调系统9B及排风管道系统10-13构成。
[0041] 本发明实施例二,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包括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通风空调系统9及保温通风窗10;所述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自下往上依次由可发性聚乙烯垫层1D、通风保温模块本体1、地暖管线2与分集水器2′、除湿散热送风管3、除湿散热风道4、除湿散热集风管3′、空调地送风管5、防潮导热层6及木地板8′构成;所述通风保温模块本体1,由标准直槽板1Z和两端弯槽板1W1和1W2拼装而成;所述标准直槽板1Z由通风保温模块1-1和导热层1-11′组成;
所述通风空调系统9,由送风系统9S及地面除湿通风空调系统9B构成。
本技术方案设计简单、安装便捷、性价比更好,为优选方案。
[0042] 本发明实施例三,如图2和图6~图8所示,包括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通风空调系统9及太阳能保温通风窗10T;所述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自下往上依次由通风保温模块本体1、地暖管线2、分集水器2′、除湿散热送风管3、除湿散热风道4、除湿散热集风管3′、空调地送风管5、石墨导热填充浆7A、防潮导热层6、基层板7-1、环氧树脂胶粘结层7-1A及地面饰面板8构成;所述通风保温模块本体1,由标准直槽板1Z和两端弯槽板1W1和1W2拼装而成;所述标准直槽板1Z由通风保温模块1-1和导热层1-11′组成;
所述通风空调系统9,由热回收送排风系统9A及地面除湿通风空调系统9B构成。
[0043] 在图2、图3、图5、图7和图9~图11示出的所述通风保温模块1-1上设置有4~7道沟槽,其中,3~4道沟槽1-11的间距为200mm或150mm,用于敷设地暖管线2,另外1~
3道为通风沟槽1-12,分别设置在两个沟槽1-11之间,作为除湿散热风道4之用;优选如图
11和图12所示的间距为150mm、4道沟槽1-11和1~2道通风沟槽1-12的通风保温模块。
[0044] 在图7示出的所述基层板7-1为1~2mm厚铁板,或6~10mm厚增强纤维水泥压力板 或增强纤维硅酸钙板;优选既薄、导热性又好的铁板。
[0045] 在图3和图7示出的所述地面饰面板8,包括地砖或玻化砖或大理石。
[0046] 在图7示出的所述环氧树脂胶粘结层7-1A为AB双组份环保型环氧树脂胶。
[0047] 在图3、图5、图7、图9和图10示出的所述导热层1-11′,是用0.2mm~0.4mm厚铝板制成的上口宽15~20mm、底部圆弧形直径16~21mm、深度17~21mm的两侧带有10mm~90mm宽导热边1-11′A的U型导热铝板条1-11″,该U型导热铝板条长度设定为
1200mm或1500mm或1800mm,该U型导热铝板条不仅可起到导热保护作用,还可对地暖管线
2起到很好的卡固作用;还可对通风保温模块1-1起到很好的加强支撑肋的作用,即可增强通风保温模块1-1整体抗压强度。
[0048] 在图5、图7和图11示出的所述导热层1-11′,是用0.03mm~0.4mm厚的铝箔或铝板或环保型柔性石墨卷材超导材料,并用环保胶粘贴在通风保温模块1-1上。
[0049] 在图2、图3、图5、图7和图9~图11示出的所述除湿散热风道4,包括在通风沟槽1-12上镶嵌U型导热铝板条1-11″或附有铝箔或铝板或环保型柔性石墨卷材超导材料1-11′,或涂覆一层防水涂料保护层1-12′。
[0050] 在图7示出的所述石墨导热填充浆7A,不仅将地暖管线2的外壁与沟槽之间的空隙填充密实,而且,也可将防潮导热层6和地暖管线2的外壁及导热层1-11′粘接在一起;解决了沟槽空隙形成空气隔热,而导致地暖管线内的热媒不能迅速向外传导,地面升温慢的弊病,从而,确保了地暖升温迅速、低碳节能的效果。
[0051] 在图2示出的所述两端弯槽板1W1和1W2为左右两端一对,所述弯槽板1W1的沟槽由4~7道沟槽1-11和1-12,以及与两沟槽1-11切向相交联通的弧形弯槽1-111和半弧形弯槽1-112构成;所述半弧形弯槽1-112是所述弧形弯槽1-111的二分之一;所述弧形弯槽1-111和半弧形弯槽1-112距左端板边5~20mm。
[0052] 在图2示出的所述弯槽板1W12沟槽由4~7道沟槽1-11和1-12,与两沟槽1-11切向相交联通的弧形弯槽1-111和半弧形弯槽1-112,以及一道距右端边5~20mm的纵向直槽1-11Z构成;所述半弧形弯槽1-112是所述弧形弯槽1-111的二分之一。
[0053] 在图2示出的所述两端弯槽板1W1和1W2的上表面粘贴有一层003~010mm厚铝箔,并在弧形弯槽1-111和半弧形弯槽1-112内镶嵌有U型金属条或涂覆一层石墨导热层。
[0054] 在图2、图3、图5、图7和图9~图11示出的通风保温模块本体1的通风保温模块是用25mm~60mm厚、长×宽为600mm~1800mm×600mm的抗压强度为150KPa以上的挤塑聚苯保温板(XPS板)或模塑聚苯保温板(EPS板)或聚氨酯保温板或酚醛保温板制成。
[0055] 在图3、图5和图7出的所述防潮导热层6为0.02mm~0.10mm厚的铝箔或环保型柔性石墨卷材超导材料。
[0056] 在图1和图12~图14示出的所述保温通风窗10,自室内向室外依次由通风内窗10-1、吸热反光遮阳帘10′及中空玻璃外窗10-2组成;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的一端或左右两端设有下悬窗10-2A;
所述通风内窗10-1的上方设有安装新风进风管道10-11、排气软管10-123和排风机
10-13P1预留洞口10-11′、10-12′和10-13′;所述通风内窗10-1至少设有一扇向内开的平开窗10-14或推拉窗;
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的上方设有安装新风进风管道10-11和排风三通10-131的预留洞口10-11″和10-13″;
所述通风内窗10-1与中空玻璃外窗10-2双层窗户之间形成封闭的绝热保温性好的通风保温空腔10C,可很好地提升窗户的K值;所述室外装饰保温进排风管道10A和10B分别通过新风进风管道10-11和排风管道系统10-13与热回收送风系统9A及地面除湿通风空调系统9B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所述室外装饰保温进风管道10A可与地下室中央空气净化预热管道系统相接,所以,新风是经初效过滤,并经与冬暖夏凉的地下冷/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换、预热或预冷后,经室外装饰保温进风管道10A及新风进风管道10-11送入室内,大大降低了室内通风空调能耗,并大幅降低夏冬季节通风空调及空气净化、雾霾空气污染防治的运行费用。
[0057] 在图4、图15和图16示出的所述保温通风窗10,自室内向室外依次由通风内窗10-1、吸热反光遮阳帘10′及中空玻璃外窗10-2组成;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的一端或左右两端设有下悬窗10-2A;
所述通风内窗10-1的上方分别设有安装新风进风管道10-11和排风管道9P4的预留洞口10-11′和9P4′;所述通风内窗10-1至少设有一扇向内开的平开窗10-14或推拉窗;
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的上方设有安装进风罩10-114和排风罩9P5的预留洞口
10-114′和9P5′,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的一端或左右两端设有下悬窗10-2A。
[0058] 在图6、图8和图17示出的所述太阳能保温通风窗10T,自室内向室外依次由通风内窗10-1、吸热反光遮阳帘10′、中空玻璃外窗10-2及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10-3组成;所述通风内窗10-1的上方分别设有安装新风进风管道10-11和排风软管10-13P2的预留洞口10-11′和排风软管10-13P2′;所述通风内窗10-1至少设有一扇向内开的平开窗10-14或推拉窗;
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的上方设有安装进风管道10-112和排风软管10-13P2的预留洞口10-112′和排风软管10-13P2”,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的一端或左右两端设有下悬窗10-2A。
[0059] 在图8和图17示出的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10-3,由三角形支撑端板10T-1、端板绝热层10T-1′、L形支撑杆10T-2和10T-2′、太阳能电池板10T-3、Z型面板10T-4及接线盒10T-5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T-3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
70°。
[0060] 在图8和图12~图17示出的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为两玻一腔或三玻两腔中空玻璃窗,窗框材质为塑钢或玻璃钢或断桥铝。
[0061] 在图1、图4、图6、图8、图13和图16示出的所述吸热反光遮阳帘10′,分正反两面,正面为冬季用的吸热面,反面为反光面,用于夏季遮阳反射太阳光、隔热降温。但当无需吸热遮阳,即需要通透采光或开窗通风时,只需拉动提拉绳,将吸热反光遮阳帘10′上提收藏于窗口上方即可。
[0062] 在图4、图6、图8和图14~图17示出的所述通风内窗10-1与中空玻璃外窗10-2双层 窗户之间形成封闭的绝热保温性好的通风保温空腔10C,可很好地提升窗户的K值;并利用设在双层保温通风窗中的吸热反光遮阳帘10,冬季时吸收太阳光热,加强窗户保温供暖,夏季时遮阳反射太阳光、隔热降温的作用,大幅降低了窗户的热损失,此外,将通风系统进排风口设在保温通风窗上,避免在墙上开设通风孔造成热损失及绝热性下降的同时,还可将途经通风保温空腔10C的排风管道中的余热或余冷,与通风保温空腔10C中的冷/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换而得到进一步回收利用,进而确保实现一个地暖末端冷暖两用、舒适健康、低碳节能的目的。
[0063] 在图1、图13和图14示出的所述热回收送风系统9A,由新风进风管道10-11、进回风口10-11A、送风管10-11B、热交换回收器9A 1、送风三通9A 2、空气净化器9A3、静音风机9A4、除湿机9A5、送风口9A 6及排气管道10-12构成;
所述新风进风管道10-11由进风口10-111、进风管道10-112和电动风阀10-113组成。
所述排气管道10-12,由排气软管10-121、排风机10-122和排气软管10-123构成;所述排气软管10-123一端与排风三通10-131连通;所述排气管道10-12可将经热交换回收器9A 1余热充分回收后的废气通过排风三通10-131排至室外装饰保温排风管道10B,并达到除湿的目的。
[0064] 在图4、图15和图16示出的所述送风系统9S,由新风进风管道10-11、电动进回风口10-JH、送风管9S1、送风三通9A2、空气净化器9A3、送风管9S2、静音风机9A4和送风口9A5′构成;
所述新风进风管道10-11由进风罩10-114、电动风阀10-113、空气净化器115和三通管10-116组成。
[0065] 在图6、图8和图17示出的所述热回收送排风系统9A,由新风进风管道10-11、电动进回风口10-11A、送风管10-11B、热交换回收器9A 1、送风三通9A 2、空气净化器9A3、静音风机9A4、送风口9A5′和9A6及排风管道系统10-13构成;所述新风进风管道10-11由进风罩10-114、进风管道10-112、电动风阀10-113、空气净化器115和三通管10-116组成;
所述排风管道系统10-13,由电动排风口10-13P、除湿排风三通10-13P3、排风机
10-13PJ、排风软管10-13P2及排风罩10-13P1组成。
[0066] 在图1和图13示出的所述地面除湿通风空调系统9B,由回排风口9B1、回风立管9B5、除湿散热送风管3、除湿散热风道4、除湿散热集风管3′、除湿散热集风立管3″、热交换回收器9A 1、排气管道10-12、空调地送风管5、地送风立管51、送风三通9A 2、空气净化器9A3、静音风机9A4、除湿机9A5及送风口9A 6构成。
[0067] 在图1和图14示出的所述排风管道系统10-13,由排风口10-13P、排风机10-13P1、排风三通10-131、排风管道10-132、排风弯管10-133及排风口10-134组成;所述排风口1-13P优选电动风口。
[0068] 在图4和图16示出的所述地面除湿通风空调系统9B,由回排风口9B1、回风立管9B5、回风立管三通9B51、地送风回风管9B52、除湿散热回风管9B53、除湿散热送风管3、除湿 散热风道4、除湿散热集风管3′、除湿散热集风立管3″、排风热回收管道系统9P、空调地送风管5、地送风立管51、送风三通9A2、空气净化器9A3、送风管9S2、静音风机9A4及送风口9A5′构成;
所述排风热回收管道系统9P,由电动排风口9P1、除湿排风三通9P2、排风机9P3及排风管道9P4及排风罩9P5组成;
所述排风管道9P4是采用导热性好的铝箔软管或金属管;所述排风管道9P4安装在窗口上方隐蔽处,室内浊气在经过排风管道9P4排至窗外的途中与通风保温空腔10C冷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后排至室外;达到将室内浊气中的余热回收利用的目的。
[0069] 在图6和图8示出的所述地面除湿通风空调系统9B,由回排风口9B1、回风立管9B5、除湿散热送风管3、除湿散热风道4、除湿散热集风管3′、热交换排风管9A 12、热交换回收器9A 1、排风管道系统10-13、空调地送风管5、地送风立管51、送风三通9A 2、空气净化器9A3、静音风机9A4、送风口9A5′及送风口9A6构成。
[0070] 在图1、图6、图8和图13示出的所述进回风口10-11A,当仅需要室内空气循环时,可打开电动进回风口10-11A,并关闭电动风阀10-113,在静音风机9A4风力作用下,将经热交换回收器9A 1余热回收后的冷/暖气和空调地送风管5中的冷/暖气,通过送风三通9A 2,并经空气净化器9A3及除湿机9A5、送风口9A6送入室内,达到不开窗也能呼吸到清洁空气,并达到余热回收、降低通风空调能耗、提升地面采暖供冷及通风空调效果的目的。但当春秋季节无需采暖供冷时,可开启电动风阀10-113和电动进回风口10-11A,在负压作用下,新风经电动进回风口10-11A流进室内。
[0071] 所述空气净化器为新风净化箱或采用具有静电集尘杀菌、免冲洗,可释放负离子的电子空气净化器。
[0072] 在图4和图16示出的所述通风空调系统9的所有地面以上明露管道部分分别集合成组合式收储柜集成件SC1、SC2、SC3、SC4和SC5,实现在工厂将各集成件内的通风空调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与收储柜预制安装为一体,现场组装;达到标准化生产,安装便捷、工期短,质量好,节能环保的目的。
[0073] 在图1、图2、图4和图6示出的所述除湿散热送风管3和除湿散热集风管3′均为20~30mm×60~100mm或35-40mm×60-130mm的矩形管,并在对应于除湿散热风道4的一侧开设有Φ10mm~Φ30mm的通风孔3K。
[0074] 在图1、图2、图4、图6、图8、图13和图16示出的所述空调地送风管5,为20~30mm×60~100mm或35-40mm×60-130mm的矩形管或两个以上多孔矩形管。
[0075] 在图1、图6、图8、图13和图18示出的所述热交换回收器9A 1,由热交换进风套管9A 11、置于套管内的热交换排风管9A 12和套管外壁绝热保温管9A 13构成,所述热交换排风管9A 12上下两端穿过热交换进风套管9A 11上下端三通管口9A 14和9A 15,分别与排气管道10-12和除湿散热集风立管3″相接,或分别与除湿排风三通10-13P3和除湿散热集风管3′相连通;上下两侧端分别预设有与送风管和送风三通9A2相接的接口9A16和9A 16′;
所述热交换进风套管9A 11采用Φ110mm~Φ200mm塑料圆管或金属圆管组装而成。
[0076] 在图1图6和图19示出的所述热交换排风管9A 12是用直径为Φ50mm~Φ100mm的圆形铝箔软管或圆形金属管或圆形铝型材管制成。
[0077] 在图1、图4、图6、图8、图13~图16示出的所述静音风机9A4、排风机10-122及排风机10-13P1,可根据房间面积大小、房间用途及安装部位的不同,选用排风量适中的静音风机或分体式管道风机,或窗玻璃安装式换气扇,并包括直流电风机或交流电风机。
[0078] 在图1、图4、图6、图8、图13、图14和图16示出的所述排风机10-13P1、排风机9P3、排风机10-13PJ、静音风机9A4、排风机10-122、电动风阀10-113、电动风口空气净化器及除湿机等电气设备均与能够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湿度、VOC浓度、PM2.5,内置空气质量传感器,可实时探测室内有机挥发性气体,控制器输出信号直接控制风机的开关的通风系统智能控制器连接形成智能化的电控系统。
[0079] 在图1、图13和图14示出的所述通风空调系统9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开启电动风阀10-113、静音风机9A4和排风机10-122,新风由新风进风口10-111流入,可直接通过开启的进回风口10-11A送入室内,也可关闭进回风口10-11A,使新风通过送风管10-11B,并经热交换回收器9A 1和空气净化器9A3、将经过余热回收和PM2.5过滤净化处理后的新风和地板内冷/暖气经除湿机9A5除湿后,通过送风口9A 6送入室内;同时,在静音风机9A4和排风机10-122作用下,回风自回风口9B1进入,经回风立管9B5后分两路,一路经除湿散热送风管3,分流至除湿散热送风道4后,经除湿散热集风管3′、除湿散热集风立管3″和热交换回收器9A 1,并将经过冷热交换、余热回收后的地板内湿气,经排气管道10-12排至室外,达到除湿,防止供冷时结露、冷凝水的产生和余热回收的目的;
另一路经四周空调地送风管5及地送风立管51、送风三通9A 2、空气净化器9B 3及静音风机9B 4,将过滤净化处理后的地板内冷/暖气经除湿机9A5除湿后,通过送风口9A 6送入室内,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供暖供冷、降低通风空调能耗;提高辐射供暖供冷地面的通风空调效果的同时,达到余热回收利用、空气净化处理,不开窗户也能呼吸到清洁新鲜空气、健康舒适的目的,并达到一个地暖末端实现冷暖两用,低碳节能、降低通风空调安装及运行成本的目的。
排风时,开启排风口10-13P及排风机10-13P1,并通过排风管道系统10-13及室外装饰保温进排风管道10B排至室外。
[0080] 在图4、图15和图16示出的所述通风空调系统9的主要工作原理是:1、当供冷供暖的夏冬季节,为尽可能的避免因进排风造成冷暖气的损失,设计为不开窗,室内空气仅在室内循环。此时,需关闭电动风阀10-113,在静音风机9A4风力作用下,室内空气从电动进回风口10-JH进入,经送风管9S1、送风三通9A 2,空气净化器9A3、送风管9S2、静音风机9A4及送风口9A5′送入室内,同时,在静音风机9A4和排风机9P3作用下,回风经回风口9B1和回风立管9B5后,分两路,一路经除湿散热送风管3,分流至除湿散热送风道4后,经除湿散热集风管3′、除湿散热集风立管3″、除湿排风三通9P2、排风机
9P3、排风管道9P4及排风罩9P5,将经过与通风保温空腔10C冷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换、余热回收后的地板内湿气排至室外,达到除湿,防止供冷时结露、冷凝水的产生和余热回收的目的;另一路经四周空调地送风管5及地送风立管51、送风三通9B 2、空气净化器9B 3及静音风 机9B 4,将过滤净化处理后的地板内冷/暖气通过送风口9A5′送入室内,达到余热回收利用、空气净化处理,辅助供暖供冷、降低通风空调能耗;提高辐射供暖供冷地面的通风空调效果,且可实现不开窗户也能呼吸到清洁空气、健康舒适的目的,并达到一个地暖末端冷暖两用,低碳节能、降低通风空调安装及运行成本的目的。
当需要排风时,只需开启电动排风口9P1和排风机9P3,室内污浊空气便可通过排风管道9P4及排风罩9P5与通风保温空腔10C冷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换、余热回收后排至室外,达到将室内空气中的余热进一步回收利用的目的。
2、当春秋季节无需采暖供冷时,只需关闭电动进回风口10-JH,直接开启静音风机9A4或排风机9P3,便可使新风通过新风进风管道10-11、送风管9S1、送风三通9A2、空气净化器
9A3、送风管9S2、静音风机9A4和送风口9A5′送入室内,或使室内污浊空气通过开启的电动排风口9P1、经除湿排风三通9P2、排风机9P3、排风管道9P4及排风罩9P5排至室外,或仅依靠卫生间及其它房间排风所产生的负压,使新风通过新风进风管道10-11及开启的电动进回风口10-JH送入室内,不开窗户也能呼吸到清洁空气。
[0081] 在图6、图8和图17示出的所述通风空调系统9的主要工作原理是:1、当供冷供暖的夏冬季节,为尽可能的避免因进排风造成冷暖气的损失,设计为不开窗,室内空气仅在室内循环。此时,需关闭电动风阀10-113,在静音风机9A4风力作用下,室内空气从电动进回风口10-11A进入,经送风管10-11B和热交换回收器9A 1,将与热交换排风管9A 12中的冷/暖气进行热交换、余热回收后的冷/暖气和空调地送风管5中的冷/暖气,通过送风三通9A 2,并经空气净化器9A3及送风口9A5′和9A 6送入室内,同时,在静音风机9A4和排风机10-13PJ作用下,回风经回风口9B1和回风立管9B5后,分两路,一路经除湿散热送风管3,分流至除湿散热送风道4后,经除湿散热集风管3′、热交换排风管9A
12和热交换回收器9A 1,并将经过冷热交换、余热回收后的地板内湿气,经排风机10-13PJ排至室外,达到除湿,防止供冷时结露、冷凝水的产生和余热回收的目的;另一路经四周空调地送风管5及地送风立管51、送风三通9B 2、空气净化器9B 3及静音风机9B 4,将过滤净化处理后的地板内冷/暖气通过送风口9A5′和9A 6送入室内,达到余热回收利用、空气净化处理,辅助供暖供冷、降低通风空调能耗;提高辐射供暖供冷地面的通风空调效果,且可实现不开窗户也能呼吸到清洁空气、健康舒适的目的,并达到一个地暖末端冷暖两用,低碳节能、降低通风空调安装及运行成本的目的。
当需要排风时,只需开启排风机10-13PJ,室内污浊空气便可通过开启的电动排风口
10-13P、经除湿排风三通10-13P3、排风机10-13PJ、排风软管10-13P2及排风罩10-13P1排至室外。
2、当春秋季节无需采暖供冷时,只需关闭电动进回风口10-11A,直接开启静音风机
9A4或排风机10-13PJ,便可使新风通过新风进风管道10-11、送风管10-11B、热交换回收器
9A 1、送风三通9A 2、空气净化器9A3、静音风机9A4、送风口9A5′和9A 6送入室内,或使室内污浊空气通过排风管道系统10-13排至室外,或仅依靠卫生间及其它房间排风所产生的负压,使新风通过新风进风管道10-11及开启的电动进回风口10-11A送入室内,不开窗户也能呼吸 到清洁空气。
[0082] 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几个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任何采用同等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供暖供相关技术
保温模块相关技术
冯刚克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