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操作员操作的操作员终端分配银行等金融机关中的账户开设委托书等票据的数据输入处理的票据处理系统。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票据处理系统中,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将记载于账户开设委托书等票据中的信息转换为文本代码等的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形式,在票据数据输入处理中,使用图形扫描仪来读取票据,进行文字识别处理后,操作员将带有误识别等缺陷的识别结果订正为正确的信息或输入正确的信息。
[0003] 在现有的票据处理系统中,在进行这种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情况下,在服务器等中预先登记表示操作员的擅长领域或输入技能水平(能力)的信息,利用所登记的信息对操作员分配要处理的最适当的票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576号公报(0051段~0059段、图1)[0005]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利用预先登记的操作员的擅长领域和/或能力对操作员分配要处理的票据,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在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之前,需要进行输入测试等,针对每个操作员预先登记表示擅长领域和/或能力的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票据处理系统的实施例。
[0027] 【实施例1】
[0028] 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票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0029] 在图1中,1是票据处理系统,通过操作员的操作来进行银行等金融机关中的账户开设委托书等票据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该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是将记载于票据中的信息转换为文本代码等的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形式的处理,使用图形扫描仪来读取票据,进行光学字符识别(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处理后,操作员将带有误识别等缺陷的识别结果订正为正确的信息或者输入正确的信息。
[0030] 2是作为票据读取终端的扫描PC(个人计算机),连接有图形扫描仪21,进行票据的图像数据(图形数据)的读取处理和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文字识别处理。该扫描PC 2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和控制单元;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单元;以光学方式读取票据并取得图形数据的图形扫描仪21、键盘、鼠标等的输入单元;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单元;以及通信单元、计时单元等。并且,该扫描PC 2经由通信线路5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与其他装置连接。
[0031] 由该图形扫描仪21读取的票据例如是账户开设委托书或信用卡申请书等票据,存在多个种类,设为在各个票据中印刷有票据ID(票据识别符)作为票据识别信息。
[0032] 3是DB(DataBase:数据库)服务器,具有:CPU等的运算和控制单元;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存储单元;以及通信单元、计时单元等,经由通信线路5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与扫描PC 2和/或后述的操作员终端等其他装置连接。
[0033] 该DB服务器3在存储单元中存储如下的表:存储了由扫描PC 2读取的票据数据的票据数据库31;存储了操作员进行各票据的处理所需时间的统计信息表32;存储针对每个操作员、每个票据对统计信息表32的内容进行合计得到的平均处理时间的统计信息数据库33;以及为了检索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的数据、用于将所读取的票据和该票据的平均处理时间关联起来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另外,这些表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0034] 4是操作员终端,具有:CPU等运算和控制单元;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单元;键盘、鼠标等输入单元;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单元;通信单元;以及计时单元等,经由通信线路5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与扫描PC 2和/或DB服务器3等其他装置连接。
[0035] 该操作员终端4在显示单元中显示从DB服务器3发布的票据图像数据以及对该票据进行文字识别后的识别结果,供操作员通过目视核对并通过输入单元对未能识别的文字和/或误识别的文字进行补充/订正的输入。另外,该操作员终端4设置一台或多台。
[0036] 这样,票据处理系统1由扫描PC 2、DB服务器3、操作员终端4和通信线路5等构成,使用扫描PC 2读取票据的图像数据,进行文字识别处理后,在DB服务器3中存储该票据的数据,操作员利用操作员终端4将带有误识别缺陷等的识别结果订正为正确的信息或输入正确的信息,来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
[0037] 另外,扫描PC 2、DB服务器3和操作员终端4根据存储在各自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软件),通过作为各自的运算和控制单元的CPU等控制部,对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
[0038] 接着,说明在DB服务器3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票据数据库31、统计信息表32、统计信息数据库33和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
[0039] 图2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票据数据库的结构的说明图。
[0040] 在图2中,票据数据库31由顺序编号、票据图像、识别结果数据、票据ID以及输入数据构成。
[0041] 顺序编号是唯一识别由扫描PC读取的票据的编号,按照读取票据的顺序给出,每次读取票据时加上1。
[0042] 票据图像是由扫描PC的图形扫描仪读取票据而生成的票据的图像数据。
[0043] 识别结果数据是作为对所读取的票据的图像数据进行文字识别的结果的文字识别结果。
[0044] 票据ID是用于确定所读取的票据的种类的识别符。例如是表示账户开设委托书或信用卡申请书等的识别符。
[0045] 输入数据是利用操作员终端对上述识别结果数据进行订正、输入的数据。
[0046] 这样,票据数据库31针对每个由扫描PC读取的票据,将顺序编号作为关键字,与顺序编号相关联地存储票据图像、识别结果数据、票据ID和输入数据。
[0047] 另外,顺序编号、票据图像、识别结果数据和票据ID在票据的读取时设定(存储),并且,输入数据在操作员终端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设定(存储)。
[0048] 图3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统计信息表的结构的说明图。
[0049] 在图3中,统计信息表32由操作员ID、输入处理日期时间、票据ID以及处理时间构成。
[0050] 操作员ID(操作员识别符)是用于唯一识别对操作员终端进行操作的操作员的识别符,是针对每个操作员预先赋予的编号等。
[0051] 输入处理日期时间是该操作员利用操作员终端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日期时间,表示年月日时分秒。
[0052] 票据ID与票据数据库31的票据ID相同,是用于确定该操作员过去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票据的种类的识别符。
[0053] 处理时间是该操作员利用操作员终端进行该票据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0054] 这样,统计信息表32存储操作员进行各票据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将操作员ID和输入处理日期时间作为关键字,针对每个操作员ID和输入处理日期时间,存储票据ID和处理时间。
[0055] 另外,操作员ID、输入处理日期时间、票据ID和处理时间在操作员终端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设定(存储)。
[0056] 图4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统计信息数据库的结构的说明图。
[0057] 在图4中,统计信息数据库33由操作员ID、票据ID以及平均处理时间构成。
[0058] 操作员ID和票据ID与统计信息表32的操作员ID和票据ID相同。
[0059] 平均处理时间是由操作员ID所示的操作员进行由票据ID所示的票据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秒)的平均值。
[0060] 该统计信息数据库33将操作员ID和票据ID作为关键字,针对每个操作员ID和票据ID,对统计信息表32的内容进行合计,计算处理时间的平均值,存储为平均处理时间。
[0061] 另外,平均处理时间在操作员完成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更新,用于在操作员开始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确定作为该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的票据。
[0062] 图5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的结构的说明图。
[0063] 在图5中,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由顺序编号和平均处理时间构成。
[0064] 顺序编号与票据数据库31的顺序编号相同,平均处理时间与统计信息数据库33的平均处理时间相同。
[0065] 该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用于检索作为操作员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的票据,是将表示由扫描PC读取的票据的顺序编号作为关键字、与顺序编号和该票据的平均处理时间(过去对同一类别的票据进行输入处理时所需要的处理时间的平均值)关联起来的表。
[0066] 如图6所示,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将票据数据库31的票据ID和统计信息数据库33的票据ID作为关键字,结合了票据数据库31的顺序编号和统计信息数据库33的平均处理时间。
[0067] 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0068] 首先,按照利用图7的示出第1实施例的票据读取处理的流程图的图中S所示的步骤,参照图1说明票据的读取处理。
[0069] S1a:扫描PC 2利用图形扫描仪21进行票据的读取,取得票据的图像数据。
[0070] S2a:扫描PC 2进行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的文字识别处理,作为该识别处理的结果,生成识别结果数据。
[0071] S3a:扫描PC 2提取所生成的识别结果数据中包含的票据ID,确定票据的种类。
[0072] S4a:扫描PC 2向DB服务器3发送票据的图像数据、识别结果数据和票据ID,DB服务器3生成顺序编号,将对应于该顺序编号而接收到的票据的图像数据、识别结果数据和票据ID存储在图2所示的票据数据库31中。
[0073] 这样,票据处理系统1进行票据的读取处理。
[0074] 接着,按照利用图8的示出第1实施例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流程图的图中S所示的步骤,参照图1说明票据数据输入处理。
[0075] 另外,在操作员对操作员终端4进行操作而登录票据处理系统1时,或者在已经登录的状态下结束执行中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执行本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并且,在DB服务器3的统计信息表32和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存储各数据。
[0076] S1b:操作员终端4在受理操作员进行的登录操作时,或者受理在已经登录的状态下结束执行中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并开始下一票据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操作时,向DB服务器3发送作为该操作员的识别符的操作员ID。
[0077] DB服务器3将票据ID作为关键字,结合统计信息数据库33和票据数据库31来生成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即,如图6所示,DB服务器3根据从操作员终端4接收到的操作员ID,从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提取与该操作员ID相关联的票据ID,根据提取出的票据ID,从票据数据库31中提取与该票据ID相关联的顺序编号,结合提取出的顺序编号和票据ID来生成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另外,作为检索对象的票据数据库31是还未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顺序编号,是在输入数据中未存储数据的顺序编号。
[0078] S2b:DB服务器3检索所生成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提取平均处理时间最短的顺序编号,将由该顺序编号所示的票据确定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另外,在存在多个平均处理时间相同的顺序编号的情况下,提取最小的顺序编号,将由该顺序编号所示的票据、即最先读取的票据确定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
[0079] 这里,根据图9的示出第1实施例的输入对象票据确定处理的流程的说明图,来说明确定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对象的票据的处理。另外,设DB服务器3从操作员终端4接收操作员ID=1002。
[0080] 在图9中,DB服务器3从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提取与操作员ID=1002对应的票据ID和平均处理时间(票据ID=A、平均处理时间=12秒)、(票据ID=B、平均处理时间=18秒)、(票据ID=C、平均处理时间=20秒)。
[0081] 接着,DB服务器3根据提取出的票据ID(A、B、C)来检索票据数据库31,提取与票据ID(A、B、C)相关联的顺序编号(000001~000010),根据票据ID来对应所提取出的顺序编号和上述平均处理时间(以如下方式进行对应:顺序编号=000001为票据ID=A,所以平均处理时间为12秒,顺序编号=000002为票据ID=B,所以平均处理时间为18秒…),生成升序排列了该顺序编号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
[0082] 生成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后,DB服务器3检索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提取平均处理时间最短且顺序编号最小的顺序编号,将由该顺序编号所示的票据确定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
[0083] S3b:DB服务器3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确定的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对象的顺序编号,从存储单元中删除在S1b中生成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4。
[0084] S4b:DB服务器3根据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对象的顺序编号,检索票据数据库31,提取与该顺序编号相关联的票据图像和识别结果数据,向该操作员登录的操作员终端4发送所提取出的票据图像和识别结果数据。操作员终端4在显示单元中显示接收到的票据图像和识别结果数据。
[0085] S5b:操作员终端4根据所显示的票据图像和识别结果数据,受理操作员的操作,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
[0086] S6b:受理了操作员的操作的操作员终端4向DB服务器3发送该输入处理的结果,DB服务器3在票据数据库31的输入数据中存储接收到的输入处理的结果。
[0087] S7b:并且,DB服务器3接收输入处理的结果后,在统计信息表32中插入并存储操作员ID、输入处理日期时间、票据ID以及处理时间,作为本次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统计信息,将统计信息表32更新为最新的信息。
[0088] S8b:DB服务器3根据本次进行了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操作员的操作员ID和票据的票据ID,检索统计信息表32,在由一致的操作员ID、输入处理日期时间、票据ID以及处理时间构成的记录的数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从统计信息表32中删除输入处理日期时间最早的记录。这是为了始终使用最新(最近)的规定件数的记录作为统计信息。由此,能够存储操作员现在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能力。
[0089] S9b:DB服务器3根据本次进行了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操作员的操作员ID和票据的票据ID,检索统计信息表32,提取一致的操作员ID和票据ID的处理时间,计算处理时间的平均值。
[0090] S10b:计算出处理时间的平均值的DB服务器3根据进行了本次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操作员的操作员ID和票据的票据ID,检索统计信息数据库33,在一致的操作员ID和票据ID的平均处理时间中存储所计算出的平均值,将统计信息数据库33更新为最新的信息。
[0091] 这样,DB服务器3在进行了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将统计信息数据库33更新为最新的信息,在操作员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根据更新为最新的信息的统计信息数据库33,将平均处理时间最短的票据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由此,无需预先登记操作员的擅长领域和/或能力,各操作员也能够优先对处理时间短的擅长的票据进行处理。
[009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1实施例中,DB服务器在进行了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将统计信息数据库更新为最新的信息,在操作员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根据更新为最新的信息的统计信息数据库,将平均处理时间最短的票据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由此,能够得到如下效果:无需预先登记操作员的擅长领域和/或能力,各操作员也能够优先对处理时间短的擅长的票据进行处理。
[0093] 【实施例2】
[0094] 第2实施例的结构为,在第1实施例的结构中追加了如下处理:生成用于识别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操作员的擅长领域的票据的操作员名次表,根据该操作员名次表确定要处理的票据。
[0095]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票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0096]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0097] 在图10中,DB服务器3在存储单元中存储如下的表:存储了由扫描PC 2读取的票据的数据的票据数据库31;存储了操作员进行各票据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的统计信息表32;针对每个操作员、每个票据对统计信息表32的内容进行合计并存储平均处理时间的统计信息数据库33;用于识别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操作员的擅长领域票据的操作员名次表35;以及用于检索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对象的数据、用于将所读取的票据和进行该票据的输入处理的操作员的名次关联起来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
[0098]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操作员名次表的结构的说明图。
[0099] 在图11中,操作员名次表35由票据ID和名次构成,根据统计信息数据库33,针对每个票据ID计算该操作员进行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处理能力名次并存储。
[0100] 票据ID与统计信息表32的票据ID相同。
[0101] 名次是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处理能力名次,是全部操作员中按照该票据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间从短到长的顺序赋予的该操作员的名次。
[0102] 另外,名次在操作员完成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更新,用于在操作员开始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确定作为该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的票据。
[0103]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的结构的说明图。
[0104] 在图12中,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由顺序编号和名次构成。
[0105] 顺序编号与票据数据库31的顺序编号相同,名次与操作员名次表35的名次相同。
[0106] 该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用于检索作为操作员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的票据,是将由扫描PC读取的票据和该票据的处理能力名次(全部操作员中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间短的名次、即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快的名次)关联起来的表。
[0107] 如图13所示,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将票据数据库31的票据ID和根据统计信息数据库33生成的操作员名次表35的票据ID作为关键字,结合了票据数据库31的顺序编号和操作员名次表35的名次。
[0108] 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0109] 另外,票据的读取处理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0110] 按照利用图14的示出第2实施例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流程图的图中S所示的步骤,参照图10说明票据数据输入处理。
[0111] 另外,在操作员对操作员终端4进行操作而登录票据处理系统1时,或者在已经登录的状态下结束执行中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执行本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并且,在DB服务器3的统计信息表32和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存储有各数据。
[0112] S1c:操作员终端4在受理操作员进行的登录操作时,或者受理在已经登录的状态下结束执行中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开始下一票据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操作时,向DB服务器3发送作为该操作员的识别符的操作员ID。
[0113] 如图13所示,DB服务器3根据从操作员终端4接收到的操作员ID,从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提取与该操作员ID相关联的全部票据ID和平均处理时间,针对提取出的每个票据ID,检索在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存储的全部操作员ID和平均处理时间,按照针对该票据ID该操作员ID的平均处理时间从短到长的顺序计算名次,生成操作员名次表35。
[0114] S2c:DB服务器3将票据ID作为关键字,结合操作员名次表35和票据数据库31来生成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即,DB服务器3从所生成的操作员名次表35中提取票据ID和名次,根据提取出的票据ID,从票据数据库31中提取与该票据ID相关联的顺序编号,生成在顺序编号中对应地结合了名次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另外,作为检索对象的票据数据库31是还未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顺序编号,是在输入数据中未存储数据的顺序编号。
[0115] S3c:DB服务器3检索所生成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提取名次数字最小的顺序编号,将由该顺序编号所示的票据确定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另外,在存在多个名次相同的顺序编号的情况下,提取最小的顺序编号,将由该顺序编号所示的票据、即最先读取的票据确定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
[0116] 这里,根据图15的示出第2实施例的输入对象票据确定处理的流程的说明图,来说明确定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的票据的处理。另外,设DB服务器3从操作员终端4接收操作员ID=1002。
[0117] 在图15中,DB服务器3从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提取与操作员ID=1002对应的票据ID和平均处理时间“票据ID=A、平均处理时间=12秒”、“票据ID=B、平均处理时间=18秒”、“票据ID=C、平均处理时间=20秒”。
[0118] 接着,DB服务器3根据提取出的票据ID(A、B、C),从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提取每个票据ID的全部操作员ID的平均处理时间,按照平均处理时间从短到长的顺序计算全部操作员ID的平均处理时间中每个票据ID的该操作员ID=1002的平均处理时间的名次,生成操作员名次表35。
[0119] 例如,操作员ID=1002的票据ID=A的平均处理时间为12秒,关于在统计信息数据库33中存储的票据ID=A的全部操作员ID的平均处理时间,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为操作员ID=1003的9秒、操作员ID=1001的10秒、操作员ID=1002的12秒。因此,操作员ID=1002的票据ID=A的名次计算为第3名。以下同样,票据ID=B计算为第1名,票据ID=C计算为第2名。
[0120] 接着,DB服务器3根据提取出的票据ID(A、B、C)来检索票据数据库31,提取与票据ID(A、B、C)相关联的顺序编号(000001~000010),根据票据ID来对应所提取出的顺序编号和上述名次(以如下方式进行对应:顺序编号=000001为票据ID=A,所以名次为第3名,顺序编号=000002为票据ID=B,所以名次为第1名…),生成升序排列了该顺序编号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
[0121] 生成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后,DB服务器3检索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提取名次数字最小且顺序编号最小的顺序编号=000002,将由该顺序编号所示的票据确定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
[0122] S4c:DB服务器3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确定的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的顺序编号,从存储单元中删除在S1c中生成的操作员名次表35。
[0123] S5c:并且,DB服务器3从存储单元中删除在S2c中生成的对象票据检索用表36。
[0124] S6c~S12c:是与图8的S4b~S10b相同的处理,所以省略其说明。
[0125] 这样,DB服务器3在进行了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将统计信息数据库33更新为最新的信息,在操作员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根据更新为最新信息的统计信息数据库33,将全部操作员中的该操作员的平均处理时间的名次数字最小的票据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由此,无需预先登记操作员的擅长领域或能力,各操作员也能够优先对处理时间短的擅长的票据进行处理。
[012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2实施例中,DB服务器在进行了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将统计信息数据库更新为最新的信息,在操作员进行票据数据输入处理时,根据更新为最新信息的统计信息数据库,将全部操作员中的该操作员的平均处理时间的名次数字最小的票据作为票据数据输入处理的对象,由此,能够得到如下效果:无需预先登记操作员的擅长领域和/或能力,各操作员也能够优先对处理时间短的擅长的票据进行处理。
[0127] 另外,对操作员分配能够发挥比其他操作员高的处理能力的票据作为处理对象,由此,得到能够提高票据处理系统整体的票据数据输入处理能力的效果。